南京景点导游词

时间:2023-04-24 07:41:22
南京景点导游词

南京景点导游词

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京景点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京景点导游词1

南京有一座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这可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这就是玄武湖。

此刻我们前去游览的是玄武湖公园,它位于南京城东北的玄武门外。公园占地472公顷,其中水面约368公顷,陆地104公顷,周长约9.5公里,流域面积约14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钟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市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公园。玄武湖三面环山,两面临城。东有紫金山,南有鸡笼山、覆舟山一脉相连,北有幕府山、观音山等作屏障,西、南耸立着雄伟壮丽的古城墙。湖水波光粼粼,湖中的环洲、梁洲、翠洲、菱洲、樱洲由堤桥相连,绿树掩映,垂柳婆娑。古人曾有钱塘莫美于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的赞语,把南京玄武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

【玄武湖的成因玄武湖的名称来历】

玄武湖古时与长江相通,到六朝时,在湖的北侧筑了一条长堤,由于江流的不断冲击,随之与长江隔绝,构成独立的湖泊。这天玄武湖水仍靠引长江之水蓄贮....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可谓历史悠久,是民国时期的首都,国父孙中山就安葬于紫金山下,那么去了南京一定要去中山陵看看。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古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处美景。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

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

其实在紫金山下不仅仅有国父的陵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皇后在也安葬在紫金山,这座明孝陵也是南京非常著名的景点。

南京有“帝王之洲”之称,各个朝代在南京都留下了大批古迹和遗址。现在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明孝陵。

【明孝陵的地理位置—选址经过—营建过程】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津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它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代帝王对陵地的选择非常慎重,特别注重选择“吉壤”之地,即风水宝地。每次外出选址,除派遣朝廷一、二品官员外,还要吸纳通晓地理、会看风水的方士参加。选好陵地后,皇帝还必须亲自审视现场,满意了才被最后确定下来。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很关心自己死后的“天堂”,便开始筹划营建陵墓。据说,他曾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臣召来,商议选址。五人约定各自先把所选最佳墓址写在纸上,然后同时公开。结果,英雄所见略同,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所以,朱元津陵墓的墓址就这样定了下来。独龙阜是一座位于紫金山主峰之下的小山丘,高150米,直径约400米,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坟冢。中国的封建皇帝常把自身比作真龙天子,在独龙阜建陵,很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

明孝陵于洪武九年(1376年)开始筹建,主管造陵工程的是中军都督府企事李新。当时,动用大量民工,迁走了前人留下来的几十座寺庙。自东晋、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梁武帝甚至把佛教当作国教,因此南京寺庙林立。东晋时,有佛寺300多所,南朝增加到近500所,僧侣达10万之众。唐代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当年南京佛寺兴盛的写照。除了迁寺之外,甚至还迁走了不少前人的陵墓。但当要迁走三国时孙权的陵墓(在今南京梅花山上)时,朱元津说了一句话:“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他守门。”才没被迁走。洪武十五年(1382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后,正好遇上马皇后去世....

我们下面说的这处景点还是位于紫金山,这就是被称为明代三大寺院之一的灵谷寺。

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

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围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到了明代,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下令将这一带包括蒋山寺在内的所有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为一寺。因为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各专"。灵谷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2.5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上千。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红山门——阵亡将士牌坊,无梁殿——阵亡将士纪念碑

各位游客:我们已来到了灵谷寺的山门前,山门是寺庙大门的 ……此处隐藏4782个字……老渊源。它从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从古至今,秦淮河的两岸就是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诗是这样说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朝廷在这里兴建了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建的。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大家看到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罩气、遮挡、装饰的作用。它长 110米,高10米,是我国照壁之最。长和高的寓意代表着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全长110公里,流经夫子庙前的内秦淮段全长十里。

照壁前方这个半圆形的池子为泮池,南京夫子庙是利用秦淮河的天然河道作为泮池的。古时候孔庙也叫泮宫,庙前半圆形的水池就这样被称为泮池了。

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相传,每年的农历11月15日晚,每当月到中天的时候,以此桥为界,月亮的影子被平分为两半,这一奇景就是著名的文德分月。

文德桥畔,广场西侧还有一座聚星亭,取“群星聚集、人才汇粹”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仿古三门四柱,斗拱托顶,它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因为这里是孔庙的所在)。牌坊南侧有魁星阁,里面原来供奉奎星的画像,魁星是天上主宰文运之星,古代参加科举的文人士子喜欢在考试之前来此,以借文气,期盼科举夺魁。

穿过棂星门,就是大成门。因为孔子对中国文化做了集大成的贡献,所以孔庙的大门叫做大成门,殿叫大成殿。横额 “南京夫子庙”是赵朴初先生手书,直额“大成门”是我国前外交部部长姬鹏飞所提写的。门内甬道两边有孔子八位弟子的汉白玉塑像,两侧的碑廊内珍藏着赵朴初、林散之等三十位近代书法大师的墨宝。

甬道的尽头是露台,它高1.4米,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4米,围以石栏,正中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是一尊孔子的铜像,前方设有铁香炉,上面刻的“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全国孔庙中最大的一尊孔子铜像。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夫子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仿古建筑,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个大字。大殿高16.2米,东西长27.3米,进深为20.9米,是按照清同治年间的形式复建的。在屋顶正脊上有二龙戏珠砖雕,雕刻十分精美。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享殿。如入大成殿,迎面看到孔子巨幅画像下方有孔子神像和排位,两侧立有四尊汉白玉雕像,他们是孔子的门生——曾参、颜回、孔子的孙子孔汲,再传弟子孟子,这四位被尊称为四亚圣,又称四配。在这里还摆放着一些乐器,祭器,是祭祀孔子的时候所用的。两边的楹联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大家请看这幅孔子巨幅画像,它高6.5米,宽3.15米,是现代画家王宏喜先生按照唐代吴道子的画本绘制完成的,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副孔子画像。

在大成殿的四周墙壁有《孔子圣迹图》,这38幅壁画是浙江的200多工匠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用鸡血石,玛瑙、黄金、珠宝等名贵的材料雕刻而成的。生动描绘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一生。

殿内最高处还有《万世师表》、《与天地参》、《斯文在兹》三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乾隆、光绪三位皇帝题写的。

穿过了大成殿,殿外有复原的宋代开凿的玉兔泉古井,井畔立有一块《筹措朝考盘费碑》,记录了两江总督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试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还有四块古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碑心刻的画像文字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度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度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旁边三块是刻于元朝的《集庆孔子庙碑》、《封四氏碑》和《封至圣夫人碑》。

现在我们来到了建于江南贡院。它始于南宋,顺治年间规模最大,为全国之最。科举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00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这是贡院牌坊,上有李渔题的楹联,坊下龙门街立有11块记载贡院历史的碑刻和与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雕像。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是贡院中心的建筑,它呈正方形,共设三层,一层为拱券门,门外有一堵八字墙,二层三层四面开窗。明远二字来源于《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檐下悬挂的两块明远楼匾额分别是康熙和乾隆皇帝题写的,中国古代最大科举考场江南贡院这块匾集的是颜真卿的字,八字墙上还有曾国藩的墨宝。这座楼的作用是宣读圣旨,发号施令和监视考场纪律。现在看到的这个沙盘模型,展现的是贡院明清时的全景,当时贡院共有号舍20644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

现在贡院内还有恢复的四十余间号舍,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吃喝拉撒睡考都在此处,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走出号舍下来无不面黄肌瘦,可以想象当年考试的艰辛。

号舍所在的巷子叫号巷,它南向成排,以千字文为序,一条号巷里有60-100间号舍。大家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也当一回考生,没准儿还能中个举人呢。

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过去是主考官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考陈列室,分为东中西三个展厅,中间的展厅是科举文化陈列室,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雕塑,旁边的这组模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非常得意壮观。四周墙壁上展出的图片资料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

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以及中国封建时代的几位知名状元,尤其是出自南京的状元,其中还有一位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女状元——傅善祥。在这里,还有一张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中的殿试试卷,为今天的专家学者研究科举制度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如考生唐伯虎、吴敬梓,考官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而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秦淮河上就有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还能品尝独具风味秦淮风味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或者去探寻乌衣巷、王谢古居、李香君故居、桃叶渡的名人遗踪,都是赏心乐事。接下来,给大家2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会在停车场恭候各位,谢谢。

《南京景点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