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读书笔记

时间:2022-11-20 22:29:53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匠精神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1

最近看作者邓新华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工匠精神”不如“市场精神”,很有感触,做个读书笔记。

工匠精神是指制作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产品质量精益求精。

这不仅有制作人的手艺,还有人的情怀在里面。因为制作人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比如时间成本,慢工出细活,而这个慢工,多花的时间成本是无法衡量的,一个小时能够完成的活,可能他多耗费三个小时,甚至四个小时,而这,消费者是并不认可的。还有耐心,还有专注度,这个消费者也无法理解,不能体会。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手工产品的价格如何界定?手艺好的,花了四个小时做成产品,是不是和手艺差点的,花一个小时做的产品同一个价位?就算消费者认可你的工匠精神,但是他不愿意付出这个价格,或者没有这个购买力,你如何生存?当工匠精神遇上市场精神,来个妥协也实属无奈!

当然,消费群体也分三六九等,高端消费群体不是没有,但是不多,这个在任何行业都是客观存在,也总有高端工匠在与之匹配,其他的人想挤进这个圈子,又有几个人能够成功?

消费者的消费都是量力而行的。没有几个人会说,我要支持工匠精神,而脱离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去付出高价。这样也不会持久。拿邓新华的话来说,就是消费者也会被淘汰。所以邓新华得出一个结论,符合市场需求的就是好的,没必要非得纠结于质量高端的产品。更关键的是,作为工匠,把目光瞄准更大规模的普通消费者市场,利用规模优势,可以快速提高普通消费品的质量。

当然,这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得有匠心。没有匠心的工匠不在此讨论范围。

也就是说,工匠们不能以市场精神为借口,根本抛弃质量不管,能赚钱就行,不管以后如何。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只有死的更快!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2

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我的工作,其不一样之处仅在于,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方式相异。我们每个人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有的人终其一生可是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有声有色。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处理方法不一样。

每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一个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它有助于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活力,使人生从平庸走优秀。如果每个人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理解“我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我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职责、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日,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机会都来之不易,如果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努力工作而只明白抱怨的人,总是会被放在被遗忘的角落,不管他们的学历是否很高,本事是否很强,也只能是一个配角而已。我们每个人仅有热爱自我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我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匠;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哪怕是最高尚的工作,也可是是个平庸的员工。

读完这本书,更加从内心点燃了我的工作热情,要更加努力的发挥团队的创新精神,让自我和团队成员理解“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我工作”这一朴素的人生哲理,从工作中发掘乐趣,在日常的点滴工作中充分运用工匠精神,把自我与公司的发展有机链接在一齐,共同提高。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3

在当今生活节奏较快、信息发达、竞争激烈的时代,通过公司党委多次组织对《工匠精神》学习,从书中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国企员工,《工匠精神》传达的不仅是通过案例让你聆听别人成功与失败的故事,也不是简单的叙述职场中对待工作的方式及态度,而更多的是一种信念信仰,它传承的是我国几千年高度文明文化的精髓,是对传统优质文化又一次高度深化的认识与认知。特别是在国家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关键时刻,它的横空出世,在较大程度上改观了员工对工作的重新认知,激励着员工充分发挥“主人翁”的态度,点燃了内心的激情,成就了一种梦想,犹如航海灯一样,给你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它是一份坚持、一份态度、一份心的平衡。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时代在发展,企业在增强,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在新科技、新视野、新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精神在逐渐受到新的威胁,而人的思想也在新文化的冲击下,受到了严重的考验,人心逐渐的发生偏移,员工普遍存在消极思想,心中藏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办事作风,原来的积极主动、友情善意、宽容大度也随着时间隐蔽起来,人性慢慢的失去了原始真善美的本质,在也没有了热情奔放、人间真情的态度,换来更多的则是自我保护、投机取巧、追功求利、冷漠无情,将工作视为获得功名利的工具,追求一时的浮华,过着腐败肤浅的生活,这种舍本逐末的追求带来的满足,必然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而《工匠精神》则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简洁明了的故事,阐述了对待工作、与人相处应注意的心态调正,它指导我们应该将浮躁的心静心的沉淀,端正对待外界人与事物的态度,用心去做好每一份工作,净化自己的心灵,只有我们打开了心结,用友善宽容的心态、正确得当的处事原则、公正公平的出发点,那在难的工作也将是过水云烟,不值一提,在纠结的心结也将是雨后彩虹,绚丽多姿。

随着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国家与企业的实力正日益发展强大,特别是国家实力的提升,为我们国家的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也为企业实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一大批企业乘着国家实力的东风逐步远航,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一大批的超级工程也在空旷的空地上拔地而起,点缀着星际夜空;一大批新的技术发明、科技创新也在遍地开花;目前国家把劳动和技能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大国工匠精神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而我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名员工感到无尚光荣,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学习,激励着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工作的步伐,将心沉淀,激情释放,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国家建设添砖添瓦,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固本牢基。

曾记得古人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为此,在工作过程中,只要我们保持正常的心态,坚信自己的梦想,集思广益去思考,顺其自然去发展,深入现场去实践,开拓创新去实施,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梦想就可措手可得,我们的价值也会有体现,企业发展强大了,员工生活幸福了,那我们的中国梦还遥远吗?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4

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方式相异。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的人终其一生不过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有声有色。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处理方法不同 ……此处隐藏4815个字……,只为了拿补贴,没人看的动画,就更无法奢望品质了。

内容产业与实业不同,低质的,没人看的东西实现不了任何价值,只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摧毁从业者的信心,和观众的耐心。

捷径往往是最远的路,只有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才有未来,取巧是行不通的。

虽然以工匠精神追求作品品质,往往在开始的时候会比较难,但作为一个内容产业而言,制造容易的作品,销售起来往往就会比较困难。

还以《大圣归来》为例,田晓鹏20xx年就在做关于这个题材的片花了,为了做原创田晓鹏苦到什么程度?他家里用的椅子都是从公司拿回去的,坐坏了淘汰下来的椅子……。

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度公司只剩下两个人,即使资金一直紧张只能用外包贴补,中途还遭遇了数次投资人的撤资……,田晓鹏坚持的事情没有变:做高品质的动画电影。

如今,当《大圣归来》票房9亿多,打造了国产动漫的`奇迹,让田晓鹏名利双收的时候,当年创造了26万分钟世界第一产量的中国动漫公司,已经从20xx年时的一万来家,变成了三千多家,七成的动漫公司已经消失无踪。

6年做一部电影,很慢;一年出上百集动画,很快;可慢的公司还活着,快的公司有很多已经倒闭了。这世界,不总是快鱼吃慢鱼,沉下心来,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也许是一条更稳妥的路。

目前国产动画票房第二的《大鱼海棠》,让粉丝等了十二年。关于这个还有个段子,有一次田晓鹏去做《大鱼海棠》的彼岸天,回来后对同事说:“终于见到还有比我们更苦逼的了……”

今年的电影票房,业界都说低于预期,完全没有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大家总结下来原因很多,但不少业者都提到一点:今年电影的质量不高,更没有去年那种几部好片同期上映互相竞争产生的聚集效应,导致对票房拉动不大。

从这个层面讲,内容生产者不要以为市场快速增长了,就可以赚快钱、躺着赚钱,消费者会用手中的钱来投票。粗制滥造,只会毁坏我们来之不易的文化市场。

谨以此文,与所有动漫业者共勉,前途光明,但道路,要靠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出来。

插播一条硬广:我们中动传媒与西班牙合作的52集动画片《毛驴小侦探》马上就要发行啦,完全绿色环保,无暴力粗口,符合欧洲分级制度,针对学龄前儿童,但成人也特别喜欢看,高端大气上档次,喜闻乐见,迪斯尼看了都说好……嗯,我快没词儿啦,总之,一定要看哟。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11

这本书是日本秋山木工的创始人秋山利辉先生关于如何培养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的作品。秋山利辉现身说法,讲述自己从进入木工行业,努力自我培养,直到成长为一名行业领袖的人生历程。通过列举“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三十条”,阐释了自己心目中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即对一个人品格的重视远高于对其技术的要求。

读完全书,有三点体会:一、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匠人”旧指技术精湛的手工艺人,而“匠人精神”则是一种态度,或者可以说是工匠的灵魂。我喜欢并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穷尽一生,磨练一项技能。二、对照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我将“匠人须知三十条”进行了分类。“打招呼,联络、报告、协商,听懂并回应别人的话,随时准备好以及熟练使用工具,做好自我介绍,好好发表意见,勤写书信,善于打电话,会打算盘,能够撰写工作报告”,这些归于“能力”。天赋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必不可少。“匠人须知三十条”中能力部分又可以分为自身硬件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的磨练和提高自己,才能在机会降临的时候将牢牢抓住,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今社会,再也不能“闭门造车”,只有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开朗,不使他人焦躁,和蔼可亲、好相处,执着”,这些可以看做是方程式中的“热情”。事业的成功离不开热情,离不开执着。积极乐观的形态以及对事情的“不抛弃”、“不放弃”都是将工作做到极致的必要条件。“明白自身立场,积极思考,拥有自豪”,这些相当于成功方程式中的“思维方式”。“匠人须知三十条”与“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异曲同工,都告诫我们:“先德行,后技能”,想把事做好,先把人做好,“己成,则物成”,“有成人而后有成事”。此外,三十条还涉及到了感恩和自我总结。三、“守破离”讲得很好。“守”是学习,是传承,别怀疑,不批判,因为你是初学者。“破”是吸收,在“守”的基础上,将自身的经历和体会融入到所学之中,不拘泥,有突破。“离”是实践,将所学所思去运用,成也好,败也罢,能修正,有提高。

《匠人精神》这本书的读者群很广,可以是工匠、商人,也可以是教师、学生。培养严谨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对于每个人、每个国家,都十分必要。瑞士的钟表、德国的汽车、日本的电器,虽不敢说是理想中“匠人精神”的现实体现,但至少那种追求卓越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12

工匠在过去的眼界中是专注的,大事,精益求精的一类人。在旧的社会里,熟练掌握一门技术的工人。读完《工匠精神》我对工匠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看法和沉思。

在移动互联网,创新成为年轻人口中热词的今天,工匠精神的频繁出现说明了人们对“创造”的渴望。那么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呢?《工匠精神》讲解的精神与我之前认为的工匠职责有很大的区别,之前我认为工匠就是手艺人,用固定的工具使用固定的技术能做出可预见的产品。读了几遍我才明白这泵书忠对工匠的精神的定义是使用现成的技术工具利用创新精神解决各种问题的发现者和发明家。

书本阐述的工匠精神,是美国家族企业历经百年不倒的秘诀,是瑞士品牌屹立世界之巅的利器,更是生命的态度。那些踏踏实实又技艺高超的工匠们,他们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也许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努力认真去做好一件事是傻的,现在呢,我懂得的把任务当作作品,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这是工匠精神所给我的启示。

藏族绘画大师罗布斯达曾经在修复布达拉宫的壁画时,因为担心打开灯光会让壁画发生氧化反应,加剧壁画的破化程度,所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洞穴里,只燃了一根蜡烛,一笔一画的绣着,即使视力几乎看不见了,但他从未想过放弃,真正的工匠穷其一生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只是为了赋予作品以血以肉,只是为了作品能够拥有灵魂。这种拙也是工匠精神,虽然《工匠精神》所阐述的“新工匠”精神并没有提到,但工匠那种光芒精神是永远不会被超越的。

再比如央视推出的让人叹服的《大国工匠》,它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的钢板上的控制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比如中国航天科技院的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谁说这种贡献会比高级白领和CEO差呢?让我们摒弃“君子不器”的落伍观念,摒弃“精致的物质主义倾向”方面。敞开喧闹,回归宁静,拒绝追风,坚守内在。努力创新,让工匠精神得到时代传承。

工匠精神是什么?是创新,是坚守,是执着,是精益求精。从粗糙滥制到大国制造之间只隔了一个工匠精神的距离,不要认为认真你就输了,因为差不多你就永远赢不了。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