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时间:2022-11-28 22:29:12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5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

六十多年的风雨,三代人的沉浮,一切已没人记得;水凳上的梦想,美玉中的历史,交汇在一起,构筑成了一个凄婉的梦。

霍达在《后记》中写到:“请接住她,这是一个母亲在捧着自己的婴儿。”这部五十万字的巨著,霍达只写了四个半月,但前期的准备却相当漫长。这本自打她记事起,就酝酿着想写的书,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出了两个时间不同、内容不同,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令人回味无穷。

梁亦清,一位普通的穆斯林琢玉人,为了撑起一个四口之家,在北平辛勤劳动,创立了奇珍斋。一次偶然的相遇,他结识了准备前往麦加的长者吐罗耶定以及孤儿易卜拉欣。在交往中,易卜拉欣被玉所吸引,拜梁亦清为师,改名韩子奇,学习琢玉。

三年后,韩子奇进步飞快,已成为一名可以独当的一面的优秀工匠,而且梁亦清平生最为伟大的作品——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也即将完工。可天有不测风云,多年的劳作使梁亦清身心俱疲,在完工的最后一晚倒在了旋转的砂轮上,船毁人亡。奇珍斋也因此消亡。三易寒暑,韩子奇重新雕成了宝船,完成了师傅的遗愿,又借助自己的一双巧手收集珍宝,重振奇珍斋,娶师妹梁君璧,生下了儿子天星,而自己的另一个师妹梁冰玉也考上了燕京大学。“览玉盛会”的举办更为这一切锦上添花,韩子奇更是获得“玉王”的美称。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

可是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这一切。为了保护自己的玉,韩子奇把自己固执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留在了国内,自己和好友亨利踏上了前往英国的旅途。同样固执的梁冰玉偷偷跟上了他们。从此,一家人天涯两隔。在英国的几年中,韩子奇与梁冰玉相爱,生下了女儿新月。战争结束后,韩子奇和梁冰玉回到了中国。但是一切都变了,妻子因猜忌而毁掉了奇珍斋,整个家庭也因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爱情而产生了隔膜。结果梁冰玉离开了博雅斋中的家,留下了新月。

春去秋来,韩新月长大了,她发现了家庭中父母越来越多的争吵与父亲一味的让步。但她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因为在北大的的学习需要她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那里,她有关心她的同学,有和蔼的班主任楚老师,有美丽的未名湖。在那里,她与同学一起学习,和老师讨论问题,在未名湖畔散步,一切都十分圆满。然而,新月在这时候被检出患有心脏病,她只好暂时放弃求学,进行治疗。她依然想在做完手术后重新学习。但病情因新月的一次发烧而加重,只能进行保守治疗。这是支持她的,是她与楚老师之间的爱情。但因民族差异而无法结婚。最终,在一次病发后,新月离开了人间,故事在葬礼的悼词中结束......

看完此书后,我感慨颇多。看到韩子奇为了重振奇珍斋,低下了自己的头,进入了进入了仇人的店铺工作。在那期间,他摸清了做买卖的方法,最终击败仇敌,使奇珍斋的生意做大,使我见到了意志的力量。看到韩新月为了夺得第一,独自一人在灯下复习;帮助落后的罗秀竹,使其渡过“俄转英”的难关;为了不让自己的好友难过,偷偷提前出发……新月是个多好的孩子,她善良,无私,为人着想。但心脏病毁了她来之不易的爱情,她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她美好的前途,毁了她的一切。我看到了生命的珍贵与脆弱。

拥有生命,就拥有了一切。对于新月,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走完自己生命的全程。对我们来说,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还年轻,有时间去学习,去成长,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抱负。朋友,不要再为小事而抱怨,未来是光明的,要循着自己的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要记住,热爱生命,相信未来。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2

早就听说《穆斯林的葬礼》这部著名长篇小说,一部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里面有最纯洁的梦想和最痛楚的命运。据香港《镜报》月刊报道,在中国青年最喜欢的二十本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穆斯林的葬礼》排名第五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小说。然而在今天以前,我甚至不知道这本书有电影版和有声版。

在寒假中选择这本书,是出于对作者的崇拜,想知道是怎样奇巧的构思,怎样细腻的文笔,怎样的对于时事的巧解,才能够获得如此殊荣。当读书成为了一种习惯,似乎一片读后感就会随之产生。

(一)他们是改变中的穆斯林

三代人的命运,与玉的几度兴衰融合在一起,如果玉碎,那么人呢?

一生以制作玉器为生的手艺人——梁玉清,雕得一手的好玉,但是一生清贫。老实本分的他在呕心沥血三年,作品即将完成之日“无常(即常用的离世)”,临死前,没有留下一句话。

梁玉清今生唯一的弟子韩子奇,同样为玉痴狂,耗尽毕生精力收集玉器,并在危难时刻前往国外,只是希望爱好一生的玉可以免于毁灭。年少时,韩子奇是虔诚的穆斯林,希望可以跟随他的巴巴(在此处有长辈的意思)到达麦加朝圣。玉,改变了他的一生。看到玉的一刻,眼前缓缓流淌的一条河流,将他拖进了这个世界,如痴如醉。遂没有继续做穆斯林的各种朝拜。在临终时是半信半疑地念着“清真言”去世的。

韩新月是韩子奇的女儿,是新一代的穆斯林。她是中国较早的一批大学生,学习西语。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穆斯林这个民族的改变。没有排斥外教者,一心追求着心中的美好和神圣。虽命运无常,仍然保持着心中最纯净的爱,最执着的追求。新月在临终时则义无返顾地呼唤着她所爱的老师“楚潮”的名字去世。

作为少数民族的穆斯林,正在经历很多的改变。而文中三代人的命运和不同的追求与生活轨迹,正式在说明,穆斯林的上一代还在受着伊斯兰——这道宗教枷锁的控制,无法完全摆脱。而像新月这样的新一代穆斯林,面对自己向往的爱情时,更多的遵从了自己的心意,跨越了民族,宗教信仰的诸多束缚。

三代人临终的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要表达的正是被她称为穆斯林的回回民族,在前进中的巨大的变革,回回民族要想发展,要想享受现代文明如教育、爱情等等,在作者看来必须抛弃伊斯兰的枷锁。

(二)她是新一代的穆斯林

新月死了,没有完成她梦想中的学业,没有成为梦想中的翻译家,也没有和梦想中楚老师的在一起。她的死,在于一个这个民族的诸多的封建礼教,在于母亲的阻挠和限制,在于时代的枷锁。新月的死不在于疾病的凶险,更多的是礼教的束缚。

新月代表着希望和梦想,是所有美好的事物的代名词,作者霍达在她的身上寄托了很多的希望。她学习的是当时的冷门——英文,是新中国的希望;她热爱的是翻译,希望能够将中国的优秀作品译制成册,介绍到国外,比如鲁迅;她可能与汉人通婚,在当时的回回当时几乎不可能;在她的葬礼上,楚燕潮出现了,在为葬人“试坑”的时候,楚燕潮毫不犹豫的跳了下去,作为汉人,也是不符合传统的······可见, ……此处隐藏13747个字……感动,好像是没克制了许久的共鸣。我被主人公的命运所深深牵引,为他们担忧,为他们不平,为他们痛惜,为他们哀伤。最后我竟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了。原来人类的感情都是如此类似,伤痛也是如此类似。现在我所留下的零星片语均不过是暂时的混乱的。我只把它粗粗速读了一遍,留下的不过是些粗陋的见解。

但是仅仅是这单薄的一遍已经令我的心绪久久无法得到宁静了。在这大量文字的背后,更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可贵,姐妹情深的碧玉两人,皆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于爱情,对人生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一代妇女的代表,碧儿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对于爱情的盲目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为之悲哀……

俗话说:“一部伟大的作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文学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确实是显而易见的。由此说来如何让自己更具文学修养和文学素质,是一个仔细考虑的问题了。就当下来看,当然理应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的走好自己现在的每一步,从而使自己以后的人生走的更加从容和潇洒!拥有生命,便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与书中的主人公比起来,我们不幸福很多吗?最起码,我们还活着,还拥有着生存的权力,这样说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运呢?也许,你的人生之旅正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也许你现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满荆棘,但无论境遇如何,请学会潇洒一些吧!珍重生命,只要你还呼吸,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你打败!除非,你选择了自我放弃或是自我毁灭……

不得不提到的第一个令我触动的人物,她竟是卢医生。以下是她对新月所讲的一段关于莪菲莉亚的话:“我觉得这个莪菲莉亚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你看,她那么爱哈姆雷特,却连表达的勇气都没有,只会说,‘嗯,殿下’,面对宫廷里的阴谋和哈姆雷特的悲剧,她唯唯诺诺,忍气吞声,委曲求全,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尤其令人遗憾的是,莎翁对她的结局无计可施,就让她疯,让她死,这也是令我不能接受的!她死的倒是很别致,漂在明镜似的水上,头戴奇异的花环:毛茛,荨麻,雏菊,长颈兰,轻轻唱着古老的歌……是的,很有诗意,很美,可是,这美还有什么意思呢?我不能欣赏这病态的美,死亡的美,我要看到的是健康的人生,那才是真正的美,生命的美!”

多么激动人心的一番话,居然出自一位天天面临生死早已近乎麻木的五十旬的女医生之口!我多么敬佩她!将来我也是一名医生,而我同样也在追求着她口中所言的美。她对美的定义是那么不容置辩!她是那样的坚定心中的理想!我的心被振动了,那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共鸣!真,善,美,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东西,可是在各样的磨砺中我们遗忘了丧失了追求的勇气,我们像个懦夫一般退下阵来,我们固守着心中的安稳却不知道到底固守着什么。我们的心底成了一个空洞,除了逃避和妥协,我们似乎没有了其他的路。那种震撼心灵的力量去了哪里?那种震慑灵魂的耀眼光芒被遗落在人类的哪个角落?人还是人吗?还是一句行尸走肉而已?!我竟也对莪菲莉亚厌恶起来,虽然我还未很好的拜读过莎翁的这部著作《哈姆雷特》。

这部瞎说让我看到真正的人,让我体会到真正活着的人是怎样的。他们真诚,善良。他们怀揣着爱人的力量,这力量就像爆发的火焰,绚烂夺目!每个人身旁的人都会被其耀眼的光芒遮蔽而显得灰暗。我看见的第二个人物是奥利弗。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喜剧,悲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奥利弗付出了爱,但没有得到收获,在追求和希冀中,他死去了,把遗憾留给了别人。而她自己去似乎没有痛苦,在追求中死去,留下的依然是希望。在他的手中,是苍翠的枞树和鲜红的玫瑰,他走向了爱神,而不是死神!“我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我似乎已经爱上了这个单纯执着的年轻人。虽然他是虚构的人物,课她确实是那么的有血有肉!爱一个人是幸福的,付出是快乐的。奥利弗虽然没有得到冰玉的爱,但是她从来没有埋怨。三年来他让鲜花一直放在冰玉的窗台,那些鲜嫩的花儿是奥利弗炽热的爱,它们是他派来的使者一直守护着冰玉。奥利弗死了,但他却是幸福的。比起那些恐惧去爱的人,奥利弗是多么可爱!冰玉将自己的痛苦加在奥利弗身上,她伤害了一个不该伤害的人,一个到死都还爱着她的人,她永远也无法偿还了。不过我深深相信奥利弗若知道冰玉的内心,他一定同样愿意去爱着她的。是他用爱来唤醒冰玉战胜对爱的恐惧,奥利弗真是一个伟大的医生!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5

《穆斯林的葬礼》,小说中的情节使我陷入了深深地同情与无奈之中。在这种看了某些世俗人所理解的宗教教义的笼罩下,一切注定就只能是一个无法取得圆满结局的悲剧。

小说中,梁亦清作为一个玉雕技艺高深的匠人,始终过着一种与世无争,小心翼翼的生活。但他对自己事业的执着,对玉全身心的热爱,让人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古所崇尚的一种善良、仁义与忠信,但这些并不能让他免遭黑暗社会势力的代表人物蒲老板的压迫与欺凌,他生活的环境,最终将其摧毁。韩子奇从流浪而来,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朝拜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他成了梁亦清的唯一徒弟,并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在师傅惨然离世后,韩子奇接手了师傅留下的一切,包括未完成的“郑和航海玉雕”,一个破败的家以及三个孤儿寡母。韩子奇在事业上无疑是成功的,在他的努力下,“玉王”这个名字享誉京城。但他与梁家大女儿梁君壁的结合,与其说是一种爱情的发展,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怜悯与相互依靠,正是这种怜悯与依靠,当他们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结症也就相应出现,于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孽开始产生。在新潮思想教育下的梁君壁的妹妹梁冰玉,大胆的与自己的姐夫韩子奇真正相爱,还有了他们爱情的果实——韩新月。韩子奇最终在良心的谴责与惶恐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小新月注定将要承受自己父母所留下的苦果。

新月也在流浪中诞生,是命运将她送进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里。新月是无辜的,从她一出生,就患上了先天性的心脏病,似乎是造物弄人,这样残酷的惩罚在继续延续。新月最终遇上了一个与她至死相爱的人——楚雁潮。但当她开始选择自己的爱情时,一种无法逾越的障碍却摆在了他们头上。在世俗与宗教的阻挠下,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因为楚雁潮不是一个穆斯林。对这种不可能的妥协,作者只能是安排他们天地相隔。

小说伴随着一个个的葬礼而完成了一段段的故事,最终轮到了新月,非常细腻地刻划了一出出感人至深的情节。

文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处细节描写是楚雁潮对新月有力的劝慰“如果看不到明天,今天也就毫无意义,牢牢地抓住今天,明天才能属于你!谁说你不能上学、不能再做翻译工作?积极地治疗,把身体养好,一年不行,两年,总有一天,你会健康地返回燕园!人,最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丧失了意志和信念,不要自暴自弃,不要消极等待。”新月虽然在花季的美好年龄逃不过命运的安排最后走向生命的终结,但她是幸福的。楚雁潮成为她精神上的巨大支持者,并且他们彼此深深爱恋。无疑,新月是幸福的。她值得拥有这样的幸福。直到小说故事结尾时,我仍感到新月活着,她是那么坚强、勇敢……她的乐观胜过健康的普通人。

看过这部凄美的杰作,我感慨良久,在无形中似乎成长了许多,好的文学作品正如好茶,啜饮一口都会历久弥香……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