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读书笔记

时间:2022-12-11 03:58:58
《哈利波特》读书笔记集锦15篇

《哈利波特》读书笔记集锦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哈利波特》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哈利波特》读书笔记1

“我们都有光明的一面和黑暗的一面。重要的是我们选择哪一面作为行动的根据。那才是真正的我们。”

《哈利波特》系列作者为J·K·罗琳,罗琳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相貌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24岁那年,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他一下子闯进了她的生命,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终于把这个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

很多网友对哈利的评价都很极端,觉得他的感情非常模糊非常随意,但我觉得这个人物真实。

哈利·波特的父母是非常有名的巫师,在哈利1岁时他的父母被伏地魔所杀害,他的母亲用自己的力量使哈利活了下来,哈利的额头上留下了一道闪电样的疤痕。后来被他的姨夫姨母所收养,哈利的童年生活没有欢乐与宠爱。所以哈利非常独立甚至有一些固执,并且不喜欢借助别人的力量,小克劳奇说他是因为骄傲才不去求助纳威,其实在哈利的世界里,真正让他觉得可以求助而不会觉得是在作弊的只有罗恩、赫敏、小天狼星和邓布利多。

他在感情上非常的被动,因为从小自己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也没有被别人关心过宠爱过,安全感非常低。在第二部中因为在假期没有收到好朋友罗恩赫敏的来信而去质疑这段友情,在第五部中就算知道罗恩赫敏是为了自己好但还是去刺激赫敏,后来又对邓布利多无条件的爱而感到压抑和迷茫。有很多人说哈利这个人设很极端,但如果你的童年和他一样,你又会怎么做呢?

回到开头,光明和黑暗,等待哈利的不正是光明和黑暗,如果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马尔福,分院帽选择的是斯莱特林,那又会怎么样呢。那会成为下一个伏地魔吗还是会成为伏地魔的傀儡。路不会变,会变的是你内心的想法与实际的做法。

愿我们都能像哈利波特这样,每一步都是为了光明而走。

《哈利波特》读书笔记2

在多年前的今天,是我第一次阅读《哈利波特》之时,当时我就被这个带着眼镜,有着一道闪电伤疤的男生——哈利·詹姆·波特所深深吸引。初读之时只是觉得这是一部异于常人的儿童文学作品,再读之时你就会发现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爱。

小天狼星·布莱克(但我更喜欢伤风这个名字),是哈利的教父。谁能想到一个布莱克家族(其家族历年来所有在霍格沃茨就读的成员都在斯莱特林学院)的人竟然被分到格兰芬多呢?也许这也是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他与哈利的父亲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不然他也不会成为哈利的教父。他非常英俊,发色为黑色,深灰色眼睛,身材高大。他有勇气,有十分惊人的魔法天赋。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被阿兹卡班逮捕了。在越狱之后他找到了哈利,可哈利听信了种种谎言,一心以为小天狼星出卖了自己的父母,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与哈利成功相认。小天狼星·布莱克对哈利的爱像慈父般,细心照顾哈利,保护哈利,无时无刻不关心着自己的教子哈利,这也许是作者为了弥补哈利从小缺少的父爱吧!可惜好景不长,在魔法部神秘事物司一站中被自己的堂姐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所杀死,他的家族及亲属不说是伏地魔的“狂热粉丝”,但他们默默地赞同了伏地魔的某些做法。只有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去抵抗伏地魔。从他身上我看到的不是野心而是勇敢,也许这也是他被分到格兰芬多而不是斯莱特林的原因。

詹姆波特和莉莉伊万斯都是毕业于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格兰芬多学院的学生。詹姆人缘极好,也聪明优秀,但喜欢做恶作剧。极厌恶西弗勒斯·斯内普。又因为莉莉,他俩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所以詹姆经常组织人去欺负斯内普。最开始莉莉也很讨厌斯内普,觉得他很讨厌,很自大。但到七年级的时候,她开始慢慢接受詹姆,并与他约会。毕业后与詹姆结婚,收获了一段令人羡慕的婚姻。在伏地魔刺杀詹姆夫妇的时候,詹姆在客厅,莉莉和哈利在卧室。詹姆的第一反应就是保护妻子,让妻子先逃跑,可最后还是牺牲了,而莉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哈利施以一种魔咒,可以反弹哈利所受到的伤害。这也有效的保护了哈利,由于反弹了伤害,伏地魔也损失了很多,失去了本体,这也成就了哈利“大难不死的男孩”、“击败伏地魔的婴儿”等等名声。

西弗勒斯·斯内普是整个《哈利波特》系列中最悲剧性的一个人物,他对莉莉·伊万斯的爱超出我们对爱的认知。他是告诉莉莉魔法的第一人,是指引莉莉走向魔法世界的第一人。莉莉本身也与家族中的人不同,尤其是与妹妹佩妮。莉莉和西弗勒斯可谓是一见钟情。可惜最后两人却没有走到一起,这也给这个人物增添了几点悲剧色彩。虽然莉莉最后和别人走到一起并且死亡,但他对莉莉的爱从未停止,他把对莉莉的爱转给了哈利。从最开始假装的漠不关心,到最后牺牲前的真情流露。无不体现出他对莉莉的爱。以及对哈利的关心。西弗勒斯在莉莉死后加入凤凰社(邓布利多组织对抗伏地魔的组织),决心替莉莉报仇,于是邓布利多便把他以卧底的身份潜伏在伏地魔身边。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更何况伏地魔比老虎还可怕,最终他也跟莉莉一样,死在伏地魔的手里。现在能有多少人像斯内普一样,真心的爱一个人。只可惜斯内普和莉莉并没有在一起,或许这也是一个美好的,如果他俩在一起了,说不定就没有哈利了。

麦格教授是一位公正严厉的导师,不会因为违纪学生是自己学院的学生从轻处罚,她一视同仁,无论是谁,干了错事,就得受到批评,她先后担任变形课教授、格兰芬多学院院长、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副校长、校长。她精通变形术,为人刚正不阿,不允许有任何违反规定的存在。她保护学生,为了保护学生不惜自己受伤害。她一生未嫁,我认为她把霍格沃茨当做自己心灵的归宿。在霍格沃茨大战期间,她拼尽全力、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保护这座美丽的带有梦幻色彩的霍格沃茨。在邓布利多(前任霍格沃茨校长)死后,她担任了霍格沃茨的校长,相信在她的带领下,我相信霍格沃茨会越来越好。她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在这个系列里,第一个出现的巫师就是她。

作者描写了这么多的爱(当然,里面描写爱的事件还有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为了自己心头所爱付出了汗水甚至是血水。而不是我爱他,然后什么都不管。我们要学会去付出,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爱也是一样的,爱不是单单嘴上的爱,更要付出自己的行动。

《哈利波特》读书笔记3

当我走进卧室,瘫倒在床上,眼神漫无目的的在房间里的“一草一木”之间来回晃荡,不经意间扫到了书架上那一本布满灰尘的书,坐起身,走过去拿起它,拂去它身上的灰尘,四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哈利波特》,翻开它,我再次走进魔法的世 ……此处隐藏6821个字……摄魂怪,虽然命悬一线,却不退缩;为了保护学校的学生,他只身面对魔法世界的大魔头,以身犯险,与恶人进行了激烈而残酷的战斗。

如果没有勇气,他怎么会一次次面对未知世界强大的敌人?如果没有勇气,他怎么会不惜牺牲生命和伏地魔等抗争到底?我们的年龄和哈利·波特相仿,却很难做到像哈利一样勇敢面对现实中的困难,遇到挫折常常会选择逃避。想到这里,我的思绪飘到了那个晚上……

“好难呀,我不会做啊!”我在心里暗暗叫苦。过了好几分钟,题目还是没有任何进展。我有点烦躁,心里也时不时冒出退缩的想法。突然,我想起了哈利,我的奥数题和他所面对的困难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啊。“该来的总归会来,我们就接受它吧。”我一下子似乎开朗了不少,静下心来,继续思考题目。“呼,终于做完了!”经过半个小时的冥思苦想,我终于解出了难题。此时,我真正体会到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其实并不难获得,它就源自于我们内心,只要相信自己,敢于直面困难,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摩挲着封面上哈利·波特的画像,他敢于迎接人生各种挑战的勇气,已经深深嵌进了我的心里,我愿当一名坚韧的勇士,昂首挺胸地直面恐惧,在生活面对困难中绝不胆怯。

《哈利波特》读书笔记14

有专家认为,《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在情节设置上其实并没有特别的天赋,她的过人之处主要在于她在书中向读者介绍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巨人血统的海格的宠物——挪威脊背龙,居住着许多巫师的村庄——霍格莫德;哈利的爸爸小时侯为了到厨房里偷东西吃,有了一件奇妙的“隐形衣”;惊心动魄的三强争霸赛中恐怖的四条火龙——“中国火球龙”、“瑞典短鼻龙”、“威尔士绿龙”、“匈牙利树蜂龙”等等,使我们的想象力有了自由翱翔的空间。

J·K·罗琳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她所创造的魔法世界和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地紧密。就像老爸当年喜欢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一样,他一辈子希望到英国伦敦的贝克街去一趟,因为那里有他少年时的偶像——福尔摩斯。J·K·罗琳也尽量把《哈利·波特》如此生活化,例如,伦敦真的有一座国王十字车站;而古灵阁则让人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我们身边的银行储蓄所网点门市。

此外,你可以在J·K·罗琳的魔法世界里看到天地人有机的结合,精气神无处都存在,尽管灾难的阴影随处可见,但光明的曙光总是在闪现,我们从而获得正义的支持,拥有了无尽的希望。

同时,J·K·罗琳吸收了以前西方的民间传奇的精华,她将最能令人感到恐惧和神秘的角色在书中一一呈现:骑扫帚的巫婆、巫师,向动物发出的独特咒语,人性化的幽灵和千姿百态的怪龙,然后再对这些角色进行加工,让他们在书中变得不再令人感到恐惧和神秘,甚至赋予了他们几分可爱的色彩。

我知道,现在大多数人都会淡忘纯真的内心渴望。

三十九岁的J·K·罗琳却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她用自己精巧的笔使每个人都能重新进入童心未泯的魔幻世界:一声奇幻的口令就可穿过画上的一个洞而进入另一番天地(当然也有不灵的时候),巫师糖果店里一样的丰富多采,琳琅满目,那里有“冰耗子”、“果冻鼻涕虫”、“嘶嘶飕飕蜂”,而巫师笑话商店里还有出售“粪弹”、“饱喝糖”和“咬鼻子茶杯”,这些商品我们又好象似曾相识,又像施了魔法般飘渺不定。

那些五彩缤纷、奇妙丰富的想象——鬼魂们要开忌辰晚会啦,在二楼女生盥洗室居住的哭泣的桃金娘是个自卑的冤魂啦,还有蜘蛛阿拉戈克突然成了庞然大物,居然还能与人顺利地进行交谈;恶贯满盈的伏地魔的一丝阴魂就隐藏在汤姆·里德尔的日记本里;曼德拉草是一些哇哇叫喊的小娃娃,它们长大成人了制成药水,就能使石化的人起死回生!神奇的复方汤剂能把你变成另外一个人……

光怪陆离,诡谲离奇,同时又是这样幽默诙谐,这样饶有情趣,怎么不让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作者超人的想象力而惊叹不已。还有书中那种悬念,有的“哈迷”小读者跟我交流说,每到书要结束的时候,简直就是触目惊心,惊心动魄。有时候觉得很恐怖、很阴森,但又有着希望和期待,便会不断被吸引着我们继续看下去。

《哈利·波特》书中的小主人公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身上所具有的英勇、友爱和诚实等优秀品质是当今社会应当提倡的(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而以伏地魔为首的邪恶势力所代表的贪婪、凶残和懦弱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比。美与丑泾渭分明,善与恶是势不两立,故而哈利·波特们不存在妥协的可能性。

所以,在如今这个网络连接全世界、道德观念渐渐沦丧的社会里,这些来自异邦的可爱的小英雄自然就会受到人们的热烈拥戴。

事实上,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世风逐渐日下、人心逐渐不古、道德逐渐沦丧的发达的社会里。人们对以前所坚信不移的传统道德标准与良好文明风尚产生了怀疑及反思。真假黑白、是非曲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起来。于是,我们这些“游戏一代”寄情于美好空泛的动漫田地,游离于头脑中的魔法世界……

而在J·K·罗琳创造的魔法世界里,真善美、假恶丑、正误对错之间的界限是异常分明的。但专家也告诫,如何让这些道德标准对《哈利·波特》的读者所生活于其中的“麻瓜世界”产生影响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那是这样的一个道理:毕竟,哈利·波特生活的自由世界里没有教堂、保守党和童子军。从大英帝国精神一脉传承下来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以及仁慈、高尚、是非分明等价值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然,这就是为何《哈利·波特》的忠实读者讨厌另一个作家伊尼德·布莱顿的原因,布莱顿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帝国色彩,而《哈利·波特》却在历史与现实之外创造出一个独特的魔法世界。

我看了《哈利·波特》,既程门立雪,又温故知新,人物历历在目,故事永不消退,那是因他有淳朴、正直、友爱的的人心,有善良勇敢、不惧邪恶的血液流淌,这些精神永远与我们同在。

《哈利波特》读书笔记15

英国女作家罗琳所著的《哈利·波特》四本小说书已风靡全球,书中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奇异经历不得不令人惊讶至极,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哈利和好友罗恩、郝敏一起挥动那神奇的魔杖,骑着光轮20xx打魁地奇,哈利学会了许多魔法,还赢得了三强争霸赛。他在学校里危机重重,时刻防备着敌人——伏地魔的毒手……书中的那所学校,成为所有小朋友都梦想的地方。

读完这四本书,我想如果我也有一根魔杖,那该有多好!我要用我那神奇的魔杖,为人类造福!现在,我们的地球上战争很多。比如“中东战争”、“9·11事件”等。战争使多少无辜的老百姓沦为难民,他们东躲西藏,饥一顿,饱一顿,真是可怜。如果我有一根魔仗,我要让我的魔杖大显身手!我轻轻一挥,和平的花朵就洒满全球。世界上再也没有战争了,多好呀!

如今,地球上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那些灾害不但毁了人们的房屋、田地,还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痛苦。这时,我一挥魔杖随着一道金色光闪过,世界上每个角落都会变得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样美丽。

假如我有一根魔杖,我会用它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善恶分明,有正义感;让那些不文明的人,变得文明;让不爱学习的人能刻苦学习;让懒惰的人,变得勤劳;让不讲卫生的人,变得干净、整洁!让世界充满和平、真情、勇敢和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幸福!

《《哈利波特》读书笔记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