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精选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城南旧事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
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那里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小时侯爱听故事,爱问“后来呢?”,爱帮助人,动不动就拍拍胸脯,说一句“包在我身上”,不懂大人为什么会互相讨厌对方,因为在“我”的眼里,他明明是个好人啊。看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我们”在一起玩时,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即使闹翻了,哭鼻子了,到第二天还是一样在一起嘻嘻哈哈。
为什么我们总是羡慕孩子的无忧无虑,那是因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戒备,没有心计,只是单纯的。
“看见东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题记
在偌大的北京城中,有数以百计的胡同,在这些斑驳的胡同里珍藏着许多老北京的回忆,一位可爱的小姑娘把童年的欢乐与疑惑刻在了老北京的经纬线上。优美的文笔,真挚的情感都注入了《城南旧事》之中,她——就是林海音。
北京城的晴日依然像往常一样热闹,六岁的小英子和宋妈在买菜的途中与惠安馆的疯姑娘秀贞偶遇,在多次的接触和交流中,英子和秀贞成了好友,得知秀贞的悲惨遭遇后,英子帮秀贞寻找失散的女儿。相逢是短暂的,找到女儿的秀贞却不幸惨死在火车轮下。这样的结局让英子备受打击,为了忘记这悲伤的回忆,不久在家人的陪伴下英子迁往新帘子胡同开始新的生活。
在新生活的开始,荒园里那个厚嘴唇的年轻人闯进了英子的生活。为了供弟弟上学,这个厚嘴唇男人被迫以偷窃来维持生计,这让单纯善良的英子疑惑不解,对善与恶的理解有了新的思考和判断——善与恶在于心的感悟,情的包容。可这位年轻人最终被巡警带走,这又是生活带给英子的一场情感历练。
生活在充满快乐的同时也会穿插着悲伤,英子九岁那年,宋妈的丈夫带来了儿子溺水身亡,女儿被卖的噩耗。在英子感受到宋妈悲伤的同时,她更多的是疑惑: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不是人人渴求的吗?为何宋妈要抛弃家人出来做别人家的佣人?年幼的英子在经历了形形色色的喜与悲后告别了快乐中装满疑惑的童年。
《城南旧事》虽在写英子的童年,但在那温馨快乐的童年里隐藏的却是生活的辛酸和生存的逼迫。冬日里不远万里运煤的骆驼队,执著于寻找小桂子的秀贞,为供弟弟上学偷窃的年轻人,还有撇下家人、孩子出来做佣人的宋妈,他们向往着幸福的生活,却迫于社会的禁锢,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着,幸福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奢望。天真无邪而又多愁善感的英子如何能懂得生活的艰辛,她用那双纯真的双眼在观察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正因为她的纯真和善良,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恰如那冬日里的骆驼队,在人生的沙漠中努力行进,也许会迷失,但生命的轨迹却如烙印一般历历在目。
努力生活,在人生的胡同里,即使经历生活的辛酸,也要留下心底的那份纯真,永存心灵的童年。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3在这暑假,我又复读了一遍《城南旧事》。
小时候,我也曾读过这本书,那时候儿,读的有点迷糊,“为什么惠安馆的秀贞是疯子呢?为什么兰姨娘想拜妈妈姐姐,妈妈却显得不情愿?为什么厚嘴唇要当小偷?”……这些问题时常在回响在我耳边,直到现在我才弄明白。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小英子)的童年自传,作者带我们用孩子的眼光来看老北京城,文中的小英子即人小鬼大,又纯真且心地善良。她与许多人都有着秘密:小英子和秀贞的秘密,小英子和小偷的秘密等等。这些秘密表面普通,但却透露出大人世界那些难懂的悲欢离合。
直到我长大了,升到了六年级了,我才对本书有了一些些理解。
在读书过程中,令我印象深刻感触不少的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故事——-“我们去看海吧”,这篇文章讲了不知情的英子和大朋友保持着神秘的友谊,没出息的大朋友为了自己的弟弟能有钱上学读书,竟做了小偷,她们约定,以后一定要一起去看海,可小英子最后却无意的充当了“出卖”他的人。
这篇故事让我对好人,坏人的定义发生了变化,小偷就一定是坏人吗?这位小偷也是为了救自己弟弟呀!
这时我又想起儿时听过的一个小故事:“从前有只狐狸它叫列那狐,有一次,冬天来了,它的孩子快饿死了,情急之下,它在晚上偷走了一直不愿借他肉吃的老狼格蓝家的肉,终于救回了自己的儿女,”这只小偷,它也是坏人吗?
我陷入沉思,原来人并不是单单一一的,并不能只用好人坏人直接评定,人是多面性的,就像那个“大朋友”和“列那狐”一样,要说他们是坏人,可是他们也是为了救自己爱的人,要说他们是好人,可他们又偷了东西,所以评价人切勿单面化,毕竟人是多面性的嘛!
这本书不仅深意非浅,语言还十分有趣,里面妈妈的方言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建议你也读一读,体会这本书独特的乐趣!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4每当我面对夕阳西下的余晖时,每当我听到那首总会让人伤感的离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时,我不禁就会想起那一本关于一个孩子灰色童年的书《城南旧事》。
这本书讲了一个六岁女孩英子的童年生活中发生的种种喜怒哀乐的事情。 在英子那纯洁无暇的心理,仿佛所有事情都会有一个欢乐的结局。她是多么希望小桂子和秀珍可以在一起;她又多么希望可以与那位哥哥一起去看大海去;她还那么希望宋妈可以再次回来……可这些都成了不可能。 就在英子的毕业典礼当天,他的父亲去世了父亲的离去,给小英子的童年带来了一个永远不可免去的悲痛。这时的她才明白,世上所有事情都有悲欢离合,她真正的开始成长了了。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是宋妈。英子曾一直对宋妈丢下自己的家庭,来照顾别人的做法深感不解。在英子九岁那年,宋妈才得知儿子已去世了两年,女儿被卖,父亲病世,悲痛欲绝。然后便随丈夫回家,留给英子的是长久的孤独与怀念。读完《城南旧事》,我的心头萦绕着的是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温情。英子童年也代表的她那个年代所有孩子的童年吧,纯真而又悲凉,我感受到了。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这本书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文中的英子)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出版1960年。
其中有这么几个片段:
1、“乱数!”妈妈瞪了 ……此处隐藏3896个字……爸爸的花儿落了”。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是“惠安馆”,它主要讲了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个小胡同里,认识了她的第一个朋友——“疯女人”秀贞。秀贞是一个爱孩子的人,英子呢?她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姑娘。从英子帮好朋友秀贞找女儿,并且帮助她们相认这件事中,让我为她们的友谊高兴,又为秀贞和女儿的不幸遭遇感到难过。
许多人一般都认为,怎么能和“疯子”做朋友?但是英子就做到了。我认为就是因为英子拥有纯洁的心,善良的心。她没有任何的世俗观念,她与人交往就是凭着自己的直觉,凭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主动亲近她们,与他们交朋友,用心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并同情他们,并且真心原意帮助他人的心深深的感动了我。
我想,就是她这种善良,纯洁的心,还有真正给予他人帮助和关怀的行为,都值得我一生去学习和实践。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2一滴清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个好故事能够把人们领回童真的地带;一本好书,能够净化一个人的心灵。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这么一本书像清水般折射我心中的太阳,你想明白它是谁吗?它就是童年最完美的回忆——《城南旧事》。
在书中,我明白了“旧”的好处,看那古老的服装,老套的发式,古老的方言,老式的跨院,老旧的门匾……书中的主人公就是我们天真活泼的小英子,她的童年虽不像此刻拥有如此高科技,但是她的童年充满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英子记忆的开始,都有过那么几个熟悉的面孔,像惨死在火车下的、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和她失散多年的女儿小桂子,不,妞儿,不,小桂子;如介于好人与坏人之间的不好不坏的厚唇年轻人;像爱笑漂亮的兰姨娘和“四眼狗”德先叔;还有爱开玩笑的宋妈和她的“黄板牙儿”丈夫……
英子之所以能成功地在离别中度过了整个童年和整个小学时代,是因为她不是用眼睛来看这个世界,而是用一颗心来对待世界,一颗天真的清纯的童心!英子的心像白雪般纯洁,被窝般温暖。最后,爸爸的花落了,英子也告别了童年……
虽然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是那样的无忧无虑,可我是多么的羡慕英子的童年,羡慕她那精彩的日子,羡慕她那快乐的时光。但是,童年总是有始有终的,在英子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爸爸和童年就离她越来越远……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完美的印象吧!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3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们当个孩子呀!
赏析:
这一段描写到了林海音对老师的师生情,又写了作者对未来既憧憬又害怕的矛盾心理。从“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这里,感受到了作者和同学们对学校的留恋和对老师的牵挂。又从“你们要永远拿我们当个孩子呀”这句话,体会出了作者内心对老师的太多的爱意和太多的感激,希望老师一直教育她,更希望自己永远是老师的学生。这段话没有华丽的词语和长篇大论,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朴素的语言描写出的最深情的、最感人的告别。
——20xx.10.31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4《城南旧事》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林海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以童年在北京的生活为素材而创作的经典“怀乡”作品,也是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这本书由五篇林海音创作的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为内容,在1960年冠以《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20年后《城南旧事》被大陆引进,搬上了大银幕,并荣获多项大奖,从此誉满天下。
《城南旧事》是一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和怀旧情调的小说,以作者七岁到十三岁在北京城南的生活为背景而创作。在这部经典之作中,林海音成功运用了儿童的视角进行故事叙述,借英子的眼晴,描绘了一幅北京的风景人情画卷。同时,也表达出作者本人对人生和生命体验的多重感受。
《城南旧事》的开篇之作是《惠安馆》。它从风格上奠定了全书纯净自然、温馨又略带惆怅的基调。这个故事讲了惠安馆里有一个“疯”女人秀贞,她“疯”是因为她以前和一个大学生相爱,生下一个小孩,名叫小桂子。这个孩子有个很明显的特点——脖子后面有指头大的一块青记,因为这块青记,她才会被秀贞的妈妈丢掉。当秀贞醒来后,发现小桂子不见了,就疯了。在文中,她与英子成为了好朋友,她们经常在一起聊天,秀贞还让小英子帮忙去找小桂子。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上,英子结识了一个小姑娘——妞儿,妞儿经常到英子家玩:喂小鸡、唱歌、跳舞、谈心等等。妞儿告诉英子,她的家长不是她的亲爹亲娘,他们要求英子学这学那,来为他们赚钱,如果赚不到钱,他们就会用鞭子抽打她。有一天,英子突然发现妞儿就是秀贞所说的小桂子,她非常同情她们母女俩的遭遇,就赶忙带着小桂子去惠安馆和秀贞相认。秀贞为了躲开妞儿的养父母,带着妞儿去火车站,想回老家去。但不幸的是,母女俩都死在了火车的铁轮下。
《惠安馆》是整本《城南旧事》中我最喜欢的故事,但其他故事也带给我许多深刻的道理,所以我喜欢这本书。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5《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儿时以至青年生活的一段美丽的回忆。在林海音的笔下,那是一卷旧电影,多彩的,可爱的。
林海音在这本书中纪念了逝去的童年,而我从中品到的却是满满的甜蜜。她的童年是美好的,无忧的,当然也少不了苦恼的主旋律。她要为了温饱烦恼,也要因为父亲过早离世而不得已挑起重担。客观地看她的童年无疑是不幸的,然而文中的一件件琐事串在一起就像老北京的糖葫芦,泛着一丝甜味儿,换言之也许她并没有觉得这些不幸是痛苦的,她还是那么快乐。
她生活在那贫苦的年代,要为了一切烦恼着,但她却能品出生活的甜。而我们呢,用一句老话来说吧,还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呢。
我们坐在书声琅琅的课堂中,抱怨着痛苦的生活,枯燥的学习,世间的不公。浪费着生活,却可笑的抱怨着这,抱怨着那,难道不曾想过多年后我们回首往事,也许会哭着后悔,为什么自己把生命浪费得如此淋漓尽致。
但是若是我珍惜着,快乐地活着也许在我老了,动不了了,像林海音一样的回首往事,也会发现生活没有想像的那么好,却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我还是我,只是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快乐罢了。
书是知识的源泉,记忆的沉淀。是老人的回忆,是每个人心头的故事。快乐是自己寻找的,在生活里我们总会有些许忧伤,但我们或许可以像个孩子那样,一笑而过。每天过得天真烂漫,又何必埋怨?
书在影中翻动,思索,仰望,享受,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