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大前程》读书笔记7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远大前程》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远大前程》读书笔记1好书改变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在初中的时候我读过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写的小说《远大前程》。资料是这样的:
父母双亡的小兄弟姐妹皮普(菲力普),从小由一个母老虎姐姐抚养,他和憨厚的铁匠姐夫乔经常受到老婆的殴打,有一天,皮普在父母的坟墓前遇到一个逃犯,那逃犯吓唬他威胁他,让皮普为他弄来食物和矬子(用来弄开枷锁),恐惧的皮普照做了,但不久,逃犯就在和另一个逃犯搏斗的过程中被pol。ice逮捕了。不久,富有的老处女郝维辛小姐派人为她寻觅一个男孩,以伴老服务的名义,来实施她恶毒的感情游戏的计划,皮普被选中了,每一天忍受喜怒无常的骄傲的埃·斯黛拉的羞辱和老处女郝维辛小姐的嘲笑。为了维护被老处女和小处女伤害的自尊心,皮普暗地里决心学习识文断字,并期望有好的前途,并且期望最后能娶骄傲的埃·斯黛拉,他不但找了个叫毕蒂的女生,还找了村里的老修女。但他知道这样下去是无法超越埃·斯黛拉的,于是只好认命作了铁匠,然而突然有一天,郝维辛小姐的御用律师前来,说有个神秘人要把财产全部留给皮普,并带他去伦敦理解礼仪交际的教育,皮普很高兴自我最后能有好的前途了。
单纯无知的皮普慢慢习惯了伦敦的生活,和小时候打架的赫伯斯成了兄弟姐妹和室友,从律师那里拿钱挥霍,结识了律师手下的一个官员,在一个郝维辛小姐的亲戚家理解教育,并加入了一个愚蠢的俱乐部,并且坚持每星期去看望他喜爱的埃·斯黛拉,并沉湎于她的美色和谎言,并妒嫉一个和埃·斯黛拉来往密切的猥琐龌龊的富有的乡绅士,从而开始了他的交际活动。期间他还听说了一件故事:20多年前,老处女在结婚典礼上,被弟弟亚瑟和未婚夫康生合谋骗了一大笔钱,然后整天萎靡不振,停留在过去的回忆里。皮普质疑地问为什么那未婚夫不直接和老处女结婚而得到一切财产,却愚蠢地选取和弟弟合作只得到一半财产,赫伯斯解释说那可能是正因那未婚夫已经结婚了,而弟弟亚瑟和康生的老婆联盟,两人一齐要挟他,而康生知道自我没有雇佣打手,来不及杀人灭口,如果康生选取和老处女结婚,他们就把这事捅出去,康生就会失去老处女的信任和财产,一无所有。因此康生只好屈服。不久那位神秘的监护人现身了,他就是当年那个被帮忙的逃犯,他讲了故事的另一个角度:他是康生和亚瑟计谋得逞后收下的另一个同谋,在康生的指示下,他和康生的妻子合谋杀害了亚瑟谋夺了他的财产,并用这笔钱作为资金进行一些非法的贸易活动,不久,他们被逮捕了,康生把所有的罪推给逃犯,两人一齐进入监狱。而逃犯的妻子刚生下了他们的女儿埃·斯黛拉,逃犯的妻子正因一齐杀人罪被起诉,郝维辛小姐的律师帮忙她摆脱了牢狱之灾,并把她的女儿埃·斯黛拉献给郝维辛小姐,然后用杀人罪和女儿的前途作威胁,正因杀人犯的女儿理应也被关进监狱,结果律师成功地让那逃犯的妻子老老实实地为他做了20几年的奴隶。
为了摆脱老处女的控制获得自由解放,埃·斯黛拉决定和那个乡绅结婚,老处女懊悔不已,得到皮普的宽恕后欲放火自焚。皮普为了解救她,双手受伤。老处女死前将遗产留给了艾斯黛拉和正直的亲戚马修。皮普知道一旦逃犯被抓,他从逃犯那里继承的财产也将被充公,正因他不会洗钱,又不懂法律,因此只好为了帮忙被妒嫉的乡绅告发的逃犯,愚蠢地决定带着兄弟姐妹赫伯斯冒险帮忙他逃到外国,3人连同船夫出发,在公海上航行,在快要离开国境的时候,小船被接到乡绅线报的边防pol。ice扣留,赫伯斯和船夫顺利逃走,而皮普和逃犯一齐被抓回监狱。出狱后皮普再次变成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只好在外国打工,最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回到家乡。结果再次遭到妒嫉的乡绅的伏击,最后,被他兄弟姐妹赫伯斯救了。最后,他又在那间荒废的别墅里和已经40几岁失去一切财产的心灰意冷的埃·斯黛拉重逢。
读完小说我不禁感慨万千,难道有钱就是绅士吗?事实证明金钱只会使人堕落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咱们真正就应珍惜的是那些爱咱们,永远陪伴咱们,默默支持咱们的人。
《远大前程》读书笔记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中国的成语,读了狄更斯的世界名著《远大前程》后,证明了中国成语在英国也用得通的。
书中主人翁皮普在墓地上碰到逃犯,虽然逃犯对他很凶,可他还是千方百计为他送去了吃的和锉刀。以后他得到了逃犯的帮助,成了一个绅士,改变了他穷困的命运。这不是善有善报吗?
哈维沙姆小姐,受到伤害后,孤独冷酷,存复仇之心,乔的妻子,暴虐成性,两个人最后都死得很痛苦。 罪大恶极的奥利克和康佩森,最后都不得好死。这不是恶有恶报吗?
哈维沙姆把自己的报仇的种子播在了逃犯女儿的埃斯特拉的身上,使埃斯特拉几乎变成了第二个哈维沙姆小姐。这不是种瓜得瓜吗?
皮普在暗中帮助赫伯特找到了工作,又暗中帮他得到了一份遗产,后来赫伯特帮了皮普不少的忙。这不是种豆得豆吗?
皮普的姐夫乔是那样的爱皮普,当律师来带走皮普时,乔哭着说:“把我最喜欢的皮普抢走,我会觉得比死还要难受,如果对他有利的话,我绝不反对。”他原谅了皮普到了故乡时不来见他,他在皮普生重病,失去一切财产时,护理了他,还把自己省吃俭用,用于筹办婚礼的钱,代皮普偿还了债务。皮普已很善良,可是他对乔说:“我跟你们的善良比较,简直连畜生还不如。”善良的乔和善良的比迪结合成为伴侣。相信吧!善良的人总会有好结局的!!
《远大前程》读书笔记3匹普只觉得眼前的教堂一跃而起,天旋地转。那个凶神恶煞的逃犯紧紧卡住他的脖子,恶狠狠地把他推倒在墓碑上,嘴里说着吓人的话。那时年幼的匹普哪里知道,被迫为一个囚犯偷食物这件不光彩的事,居然改变了他的一生。
一诺千金的友谊
孤儿匹普自幼由姐姐“一手”带大,在脾气暴躁的姐姐的残酷统治之下,只有淳朴善良的姐夫乔给了他父亲般的温暖。沼地上的古炮台、火炉前的小板凳、打铁铺的风箱旁,都保存着他们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只是当“好运”来敲门时,当匹普被未来上等人的生活迷得忘乎所以时,那位氤氲在烟斗雾气里少言寡语的铁匠,用他真诚的眼神默默支持着,也默默提醒着匹普——“我说,老伙计,我们永远是最好的好朋友!”
匹普飞黄腾达时,乔对他一夜暴富的生活隐隐不安,关心之情溢于言表;匹普一无所有,身患重病时,又是乔在床边日夜陪伴,悄悄偿清了他的所有债务。乔善良真挚的爱时时刻刻在匹普内心深处回荡,渗透了白纸铅字,如冬日穿透窗棂的三寸暖阳般散发出温柔且坚定的光。不仅引领匹普走出了良知泯灭的深渊,也引领着我走出功利与虚妄的诱惑。在书外旁观着匹普人生大起大落的我,不禁被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敦厚铁匠感动,为他祈祷。是爱,是关切,是一诺千金的友谊,能驱散所 ……此处隐藏2991个字……匹普还以为这是出于郝薇香的主意,他的幻想可以变成规实了,自然全盘接受这种安排。匹普来到伦敦接受“上等人”教育的时期,艾丝撰拉又回国了,匹普又能经常和艾丝黛拉相见。艾丝黛拉若即若离、忽冷忽热的态度把个匹普挑逗得十分痛苦。但是匹普还是一厢情愿地以为这是郝薇香为了成全艾丝黛拉和他的好姻缘,给他的磨炼和考验,因此,还是苦苦地恋着她。然而不久,真相就大白了。有一天深夜,有一个人来找匹普,匹普在苍黄的灯光下认出此人就是他童年时救过的逃犯。原来就是这个逃到海外异国发财致富的囚犯阿伯尔。马格韦契暗中出钱要把他匹普培养成一个“上等人”。
他现在偷偷回国,就是想看一看他安培养的上等人现在出落得怎么样了。这件事完全和郝薇香无关。郝薇香所以一再找匹普去,让匹普和艾丝黛拉不断相见,无非是为了她在新婚的那天,就伤心地被人遗弃,现在要在两个无辜的孩子身上进行报复。郝薇香象斗怒蜂似的逗引他们相爱,然而结果却让艾丝黛拉嫁给不好的人,在精神上对匹普进行了无情的折磨。
按照当时英国的法拽逃往海外的囚徒重回本国是耍处以绞刑的。匹普干方百计张罗船只想把马格韦契送上去美洲的轮船,但结果被马格韦契的死对头,也就是过去教唆马格韦契犯罪后来却消遥法外的主犯康佩生所发现。他追踪前来,使得马格韦契没有逃成功。匹普原来心里所怀的巨大的希望、理想,终于全部破灭了:人家应许给他的让他成为“上等人”基础的财产,因为马格韦契身份的暴露而全部落空了。要不是匹普的好心的姐夫的支援,匹普最后还得被关进债务人监狱。
故事的结局是:匹普靠一个好朋友的支持,才在海外找到一点立足之地。十多年以后,他回国来探望姐夫。有一天,他去凭吊已经死去的郝薇香的庄屋,不料他在那里见到了已经寡居的艾丝熊拉,原来她也是来凭吊这座废墟的。最后,两个饱经沧桑的爱人,在互道“我们言归于好”中离开了这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吞噬一切的废墟。
由此可见,狄更斯所以把这部作品定名为《远大前程》(或者译《伟大的期望》),这原是一句反话,在这里,所谓“伟大的期望”和“幻灭”原是一个同义语。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的一部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的艺术感染力是十分强烈的。尤其是,狄更斯善于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事件的由来和发展,更增强故事的真实感。这部小说在结构上也是十分严谨的。尽管登场人物不久但是这些为数不多的人物却都是互相关联的。这样就增加了小说内容上的丰富、复杂性。例如,匹普后来从逃犯马格韦契口里弄清楚,在结婚的一天把郝薇香抛弃的就是教唆马格韦契犯罪的康佩生,而康佩生又是同郝蔽香的弟弟阿瑟尔暗中勾结了来败骗郝薇香的;艾丝黛拉则是马格韦契的女儿。如此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显然使作品带有更多的戏剧性。
《远大前程》无论在思想内容上,无论在艺术手法上,都是狄更斯颇有代表性的作品。
《远大前程》读书笔记7北大高材生写的那份控诉父母的万字长书,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与父母决裂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可是北大高材生,海归博士,高素质人才啊!什么使得他这样绝情,与生他养他爱他,把他培养成人的父母决裂呢?
他说,因父母对他过度的关心,过度的操控,从小到大,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从来没有自主权,从来没有得到过正常的爱,他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亲情,是情感上的“父母双亡”者。
我不否认他极端,但是,这是否也反映出我们社会上存在的某些问题呢?
作为刚出生的婴儿,我们就是一张待渲染的白纸,还没有能力做出选择,而用爱和教育去构图,是父母的责任与义务。
可是,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啊!他们探索着,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都给孩子。他们吃过没读过书的亏,就希望孩子能上学,取得好成绩;他们经历了物质匮乏,食不果腹的年代,于是便拼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他们那时候受过许多罪,便不想让孩子受罪,宁愿自己再多吃点苦,也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
就这样,他们用自己的经验三观,肆意地去描画孩子这张白纸。他们认为,这就是爱,是他能带给孩子的,世上最好的东西。却唯独忘记去问,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孩子有什么想法。
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话是:你是小孩子,你懂什么呢?外边世界那么复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做苦力打工,做苦力都不一定有人要。你选这个专业干嘛,将来不好就业,你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干嘛,人生地不熟,被欺负出点事我们也不能立即赶去……你不应该怎样,应该怎样,这是父母长辈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式。
这难道不是爱吗?是爱,可是有些怪!
当我读完狄更斯的《远大前程》,才明白,这些爱怪在哪里,什么叫合适的爱。
皮普是一个由姐姐带大的小男孩,姐姐脾气暴躁,爱打他骂他,而姐夫乔,很爱他,总是护着他。他交了好运,为了自己的前程,离开乔,乔没阻拦,也从未抱怨,他欠下巨债,又是乔,默默替他打理好一切。
而那个资助他的贵人,虽爱着他,但这爱的背后,有目的—把皮谱培养成一个上流社会绅士。他自己是个从小到大缺爱、混迹于街头与监狱,与一切美好事物绝缘的人,是皮谱唤醒了他心中埋藏的爱的种子。他开始资助皮谱,让皮谱学上流社会的礼仪,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又有身份的人。
那时的皮谱,一心都想成为上流社会的人,有了这机会,当然不愿错过。可自从过上那种生活,他再也不像在乔身边那样快乐。走着走着,他就成了别人的梦想,或者说是成为一个为别人实现梦想的工具。
同样悲惨的还有他深爱的埃斯特拉小姐,她被哈维莎姆小姐收养,被培养成一个没有心的尤物,成为复仇工具。据哈维莎姆说,刚开始,只是想单纯的给她疼爱,可渐渐地,她发现,这个孩子可以为自己去做些事,去报复那些自以为是的男人。
埃斯特拉如愿长成她期望的样子,可是,她却发现自己做错了,埃斯特拉连收养她给她爱的人都不爱。她控诉道:我明明是爱她的啊!
可是,这种爱,难道本身不是一种伤害吗?
自己做不到的,得有人来替自己做,皮谱的贵人,他一心认为,如果当初自己有皮谱这样的好运,他一定不会与世界上的肮脏与黑暗为伍,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被人认可的绅士。他寄希望于皮谱,他说:我不是一个绅士,可我培养出一个绅士,比你们都优秀的绅士。
哈维莎姆小姐被男人欺骗,受到伤害,她便想去报复,她做不到,就让美丽的埃斯特拉去做,先让男人动心,又去伤害男人的心。
你不能说他们付出的感情中没有真挚,可白纸一样的孩子,眼中非黑即白,对人的认识还停留在非好即坏的阶段,怎样去体会那细若游丝的真挚呢?
合适的爱,像乔那样,我给你指引,但选择权在你,你追求前程,我绝不阻拦,你落魄了,还有我在你身边。
皮谱很讨厌贵人,他剥夺了皮谱简单快乐的生活。埃斯特拉,用冷漠的心,对待爱她疼她的“养母”。
所以,北大高材生与父母决裂,是有理由的,不能说父母不爱他,但是,父母爱的方式不对,让他体会的只有压抑与愤怒,而父母那份苦心,也许,等到他当爸爸时才能发现吧。
看《安妮日记》时,安妮对妈妈也是这样,妈妈经常责备她,不理解她的感受,她疏远妈妈,妈妈伤心地说:你什么时候才能爱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