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笔记(合集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富爸爸穷爸爸》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笔记1前言:
我是一个很不爱看书的人,从小就不愿意与书沾边。但与此同时,我又特别羡慕那些会看书的人,因为我会觉得他们的精神世界特别丰富,他们的思想特别饱满。我一直期待自己有一天能突然喜欢上看书,但纵观大学以来这5年,自己这方面依旧没啥改进。于是今年元旦的时候,就暗自下定决心,从这学期开始自己要努力学会看书并努力让自己享受读书的乐趣。与此同时,顺便延用一下自己毕设时候开的微信公众号,来记录下自己读书的点滴。
《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是我老爹推给我的,虽然我也不知道当初他为啥突然给我推荐这本书,但是就这名字而言,还是对我引起了比较大的兴趣。
这本书开篇就讲了我一个非常喜欢的词汇,那就是“财商”。我们都知道智商,情商,但似乎并不是有那么多人知道财商。其实按照我个人理解,财商也是归属于智商的体系下,只是更加偏重于理财的部分,并且要求一个人的思维比较灵活,拥有一定的商业嗅觉,并具备一定的胆识。这个词汇的出现,让我对这本书突然拥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仿佛价值观世界里又发现了新大陆的感觉。
书中讲了很多有趣的案例,围绕着两位“爸爸”讲述着彼此的经历,以此来让读者切身地感受到为什么一个会是富爸爸一个会是穷爸爸。所谓穷爸爸,就是作者的亲爸爸,有着正式的工作,相对不错的薪水,以及安分老实的性格。而所谓富爸爸,是作者朋友的爸爸,一开始生活并不如意,但随着不断的尝试,有了自己的公司,富裕的生活条件。其实这样的例子,想必很多人自己脑里放电影都能放出来,感觉有点平常。但这本书的意义,就是在于它并不是简单地想告诉你结果,也不只是告诉你产生这种结果的过程,而是通篇告诉你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细节和节点,以及这种节点所产生的蝴蝶效应。
由于这本书读完于半年前,有很多细节已经遗忘,我就挑一些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来写好了。
首先就说说税收。我也不记得在哪里看到的理论,越是有钱的人,政府就越难从他们身上拿到钱,因为他们都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的财产。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就需要上缴税收,穷爸爸虽然有着不错的收入,但也因此要承担高额的税务,为此他经常抱怨自己很大部分的收入都上交给了政府。但富爸爸对此态度就有所不同,他会懂得如何灵活应用金融法则来实现合法避税,继而去规避这项支出。当时看到这里的我一定是震惊的,心想原来还有这种操作。而这个例子也正指出了不同人对于规则的理解。很多时候,规则并不需要去违反,只需要利用另外一个规则来制约当前这个规则,就可以很有效地让自己脱离当前规则的制约。而富爸爸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知道如何去理清规则,并把自己放置在规则的最有利的位置。
第二,就来说说书中一直提到的资产和负债。正是读了这本书,我对资产的定义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我一直认为资产等同于财产,就相当于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力。但这本书告诉我,资产其实是一块有生产力的财产。关于这点,我跟老爹还探讨了大半天,至今印象深刻。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一栋房子,如果你拥有它,居住在里面,它对你的开支没有任何影响,那么他就是你的财产。但是如果你拥有它,并把它出租,每个月带来一定的受益,那么他就是资产。如果你拥有它,居住在里面,但还处于还房贷期间,每个月占用你一定的支出,那么它就是你的负债。在这本书中,资产与负债的定义无非就是一块财产会额外增加你的收入还是占用你的支出。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资本量,就是要提高自己的资产占比,让自己进入良性循环模式,打开钱生钱的大门。
最后一点,想谈谈职业与事业。关于这一块,书中没细说,但我感触很深,我就来谈谈我个人看完后的感想。同样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并不觉得职业和事业有那么大的区别,但看完后确实觉得天差地别。个人理解职业更像是一份单纯的工作,属于按劳分配的接受方。而事业更像是一个人的理想,属于按劳分配的给予方。职业像是一个螺钉,属于生产线上一个节点。而事业则包罗万象,就算自己开个小店,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给人感觉就是,战略与战术的区别,棋盘与棋子的区别。所以我个人觉得富爸爸与穷爸爸最本质的区别是,富爸爸有着一份自己的事业,而穷爸爸有着一份自己的职业。拥有事业的人往往不会那么被动,拥有事业的人往往有很多属于自己的资产。简单工作上浮动并不会撼动他们的收支平衡,强大资产列表的存在能让他们保持着良好稳定的受益。而到这里,也总算恍然大悟自己今后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总的来说,《富爸爸穷爸爸》给我带来的感触很深,尤其是很多关于金钱的概念,自己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过很惭愧的一点就是自己读完还是忘掉了很多,有机会改日再读,读完再写一篇吧~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笔记2本周开始来读新的一本理财启蒙书籍:富爸爸穷爸爸,书中主角罗伯特·清崎的亲爸爸是一名高学历的教授,虽然有着丰富的知识和不菲的收入,却总是债务缠身,常常为了还信用卡和其它贷款而烦恼,此为穷爸爸。
而富爸爸是他的好朋友迈克的父亲,虽然高中没毕业却极其善于投资理财,经营者数家公司和商铺,并在后来成为了夏威夷岛最富裕的人之一。
穷爸爸常常教他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医生和律师或其它稳定的高收入工作。富爸爸则教他财富观和经商之道,教他如何变成一个富有的人。
两位爸爸不同的金钱观念常常冲击着罗伯特,让他陷入思考,但这也是他最喜欢的事情,因为他有两种观念和知识可以参考,并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故事开始于罗伯特和迈克(他们大概九岁左右)受到来自就读的贵族小学的同学的鄙视而想赚钱,穷爸爸告诉他想赚钱就要靠自己(这个观念很好啊)。
但随后看到罗伯特跟迈克制造”假硬币“后推荐他们去找富爸爸,因为在他看来富爸爸是一个极其会打理资产和赚钱的人。(这里我对穷爸爸印象很好,他知道自身并不擅长理财,也没有阻止罗伯特赚钱的想法,还鼓励了他们要行动起来,没有像简介那么的封闭)
随后罗伯特跟迈克拜访了富爸爸想学习赚钱的方法,富爸爸很高兴,因为他的工人和手下从没有过这个想法和意愿。
富爸爸让两个小伙伴去名下的小便利店工作并每小时付予他们10美分(在当时是很少的),两个小伙伴虽然一脸懵逼却还是服从了命令。
不过在干了几个星期后他们就开始不耐烦了,钱少而又学不到赚钱的知识。富爸爸早猜到了他们的想法,他约来了罗伯特并和他深入交谈了金钱方面的知识。
随后罗伯特接受了富爸爸的观点并开始和迈克免费为富爸爸工作,之后富爸爸又约谈了他们一次,之后他们的人生就开始起飞了。
他们 ……此处隐藏13935个字……债吧!(这些我不是很懂,要我们的雷吉老师多多指导)。我这么理解,资产是正数,而负债是负数。我们在购买的时候如果一直买的是正数就会累积越来越多,并让资产产生经济效益,这个正数就会越来越大;而购买负数则会让我们负得更多,付出的也会更多。而书里说“富人买入资产;穷人只有支出”。我想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如果要改变的话,首先要改变的是思维方式。
里面还有一句话我觉得给我印象很深:“让金钱成为你的雇员”,不停的为我们工作,获取更多更大的资产!(必须学习《富爸爸穷爸爸》读书笔记)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要为了钱去努力的工作,而在工作的同时得关注自己的事业,也是本书里说的事业,那就是自己的资产。做个努力工作的雇员,确保自己的工作,但要不断构筑自己的资产项。如何构筑需要方法,需要实际操作!任何的事情在掌握方法后都得付诸行动。这是雷吉老师所说的实操啊!跟瑜伽是一样一样的,光有理论是没用的,必需相互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
请雷吉老师批阅我肤浅的理解。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笔记14《富爸爸穷爸爸》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钱”的书,以前我总觉得作为一名工科生没有必要去关心理财的事,后来越来越觉得会正确使用自己的钱是非常重要的。毫无疑问的是学会了理财知识可以帮助我节约很多花费,甚至可以帮自己挣到更多的钱。
正如上方思维导图所示,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和钱有关的知识,虽然达不到让我精通钱财使用的地步,至少让我了解到了这部分知识,帮助我建立了关于金钱的另一种观念。
关于观念:
书上富爸爸说:“面对一个昂贵的商品,永远不要说我可买不起,而是要自问我怎么能买的起它。”这不仅仅是一种自我激励,更是一种金钱思维。如果你说我可买不起,那么你的大脑就会停止思考。而如果你问自己如何才能买的起,那么你的大脑就会快速运转,寻找任何可能买下这个商品的方法。即使你最后你没能买的起这件商品,至少你进行了思考,这会帮助你建立良好的“富人观”。
一直以来,钱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目的,是一种中介。在大多数人的思维中,钱是用来购买其他物品的。但是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你钱不仅仅用来交换物品,它也能用来获取更多的金钱。任何人都会花钱,但是很少人会使用钱。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如果你想成为富人,那么久不要固守金钱,让它活起来才能获得更多的金钱。
关于人:
人有很多种分类,如果按照拥有金钱的数量来分就只有两种人:穷人和富人。当然我所说的富人不是单纯有钱的人,而是那么有钱又会使用钱的人。所以穷人就是那些没钱或者不会使用钱的人。现实生活中很多有钱的人因为某种原因陷入财务危机的例子并不少见,所以即使他们开始很有钱,如果不会正确使用金钱,最后往往也会成为穷人。同理,一个人就算开始有很少一部分钱,如果他知道如何正确使用金钱,那么他成为富人是迟早的事情。
当然,每个人对穷富的判别标准是不一样的,但是就本书而言,它只是教导人们如何比现阶段更加富有。
大多数人之所以是“穷人”的原因之一是不会正确使用金钱或者说不敢使用金钱。书中说:“造成贫困和财富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恐惧和无知,而不是经济环境、政府和富人。”这个观点我只认同前一半。对于前一半的原因只是表象,更深层的原因来自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学校和父母一直教育我们学好知识,然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挣钱养活自己。但是学校却从来没教过我们如何使用钱,然后我们又会以相同的方式教育下一代。因此,我们就陷入了“老鼠赛跑”的陷阱。
一个人成为富人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如果想一直是富人,他们必须想办法让钱为自己工作,这样才是持久富有的方法。而不是像穷人和中产阶级一样为钱工作,成为金钱的奴隶。
关于钱:
挣钱无非三种方式:做雇员、做老板、两者兼顾。
很多成为老板的人往往都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做出过很多重大的决定,因此他们能够获得巨额的财富。如果你因为恐惧或者其他原因无法成为老板,那么作为一个雇员,你要明白的是工作永远只是面对长期问题的暂时解决办法。
作为一名雇员,变得富有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边工作边学习财务知识,让自己挣的每一笔钱都得到正确的使用,让它们创造价值而是成为消耗品。二是要有自己的事业,为老板打工叫职业而不是事业。上班做员工,下班当老板,这就是上面说的两者兼顾。要做一名努力的雇员,但是也要不断构筑自己资产项。
每个人都会挣钱,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留住钱。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明明没有买什么东西,钱却花的飞快。这就需要我们明确两个概念:资产和负债。
简单的说,资产就是那些能让钱进你腰包的东西,负债就是让你花钱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清楚我们所购买的商品中哪些属于资产,哪些属于负债。
资产有以下几种:
股票,债券,共同基金,能够产生收入的房地产,版权等。
负债有以下几种:
奢侈品,汽车等。
牢记一点:如果你购买的商品不能为你带来比购买它所花费的金钱更多的金钱的话,它就属于负债,否则就属于资产。
想要变得富有,就要尽可能的多购买资产,而非负债。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是做雇员还是当老板,学习一些会计和理财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让我知道即使没有富人的财富,但是一定要有富人的眼光和思维,只有想成为什么样子,才有可能活成什么样子。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笔记15书像一束充满芬芳的鲜花,无时无刻让我闻到它的缕缕清香,它那浓郁的香气如同香水一般,也许这就是书香吧!每当我一次次接触书的时候,就遨游在书海之中。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昼昼夜夜,朝朝暮暮。转眼间,已过了十几个春秋,我已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书中看到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穷爸爸、富爸爸》的主人公是一个富人和穷人,他们一起来牧师身边诉说自己的苦恼。
富人说:“钱多的几辈子都用不完,想给儿子请一个世上最好的老师,让他坐在家里就可以上学,希望儿子将来能够接管自己的事业,将这份庞大的产业继承下去。”可是20年后,他的儿子无法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甚至不敢走出自己的房间,更不用说接管产业了。
穷人说:“我们全家靠捕鱼为生。因为贫穷,我没钱供儿子读书,所以每天捕鱼的时候,我就让儿子坐在船舱里。想趁儿子年轻时,多出点力,让儿子休息几年,等我老了,再将这条船交给儿子。”可是,20年后,他的儿子竟然不会撒网,他觉得是因为贫穷而对儿子教育不够。
富人的孩子因为没有交过朋友,所以不快乐,不敢出去锻炼。穷人的儿子是因为从未亲手撒过网、捕过鱼。如果富人和穷人从小就培养他们,锻炼他们,结果就不是这样。富人的孩子会接管他庞大的产业,穷人的孩子会成为一个捕鱼能手,可想而知,独立自主是多么重要啊。读《穷爸爸,富爸爸》让我懂得从小就要学会独立生存,学会生活。
每读一本书就会知道一个深奥的道理,所以说书是生活的伴侣;书是人生的起跑点,书是生活上的指路灯;书是一朵永不凋零的鲜花;书更是文学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