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时间:2023-06-15 00:17:20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汇编15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汇编15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

初次看这部电影大概是在十年前,那时候为安迪的冷静睿智坚韧所折服。如今重温这部电影,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经典电影,故事发生在1947年,讲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被误指控用枪杀死了妻子和她的情人,被判了无期徒刑,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他的余生。该片透过监狱这个强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呈现人在体制化的环境里对自由和希望的追求。

在安迪刚进监狱的时候,瑞德对他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然而安迪却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或许正是靠着这信念和不屈服的韧劲,安迪才能够用二十年时间挖开瑞德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

在体制化的监狱内,安迪一直坚持着心中的希望。也正是因为心怀希望,并持续为之而努力,所以安迪最终逃出了牢笼,奔向了自由的生活。关于希望,影片中有几个场景印象比较深刻。第一个场景是安迪跟狱友在天台劳作,安迪因为精通财税知识帮预警解决了税务难题,从而为狱友争取到了每人三瓶啤酒的奖励。那一刻在瑞德的回忆里,觉得自己好像是自由人,在装修自家的房子。还有一个场景是安迪不顾预警的阻挠,坚持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引得大家都驻足聆听。也许大家并不明白音乐的寓意,但是觉得那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正因为安迪的这些举动,唤醒了大家对希望及自由的向往,让大家渴望美好的生活,一些东西悄然改变。这些改变是什么呢?“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在这部影片里面,安迪救赎不仅仅是自己,也救赎了狱友。这种救赎,体现在精神上,他用自己的坚持照亮了别人,让希望散发出万丈光芒,让大家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

在肖申克艰难的环境里,安迪最终获得典狱长的信任,在图书馆工作。他坚持不懈地向州长写信请求拨款,最终为狱友建立了全新的图书馆,还帮需要的狱友拿到学历。他通过努力给监狱来了不一样的活力,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希望。就像那个在各个监狱流串的年轻人,在安迪的帮助下通过努力改变自己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可惜在电影里,他因为知道安迪案子的真相而被典狱长所杀害。也正因为这样,安迪下决心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前往自由。当安迪在电闪雷鸣之夜,穿过地洞和下水道,来到小溪,最终在大雨中仰天长啸,这个场景令人动容。

希望是一种坚持,使灵魂深处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释。瑞德在安迪离开之后,有了更多的思考,他用一番真诚的话语重获了自由。40年过去了,世界早已日新月异,他也曾感到惶恐和迷茫。但是,他没有像老布一样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秉着对朋友的,他与安迪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滩拥抱重逢。

电影悄然落幕,思绪飘荡起伏。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体制化之下,每个人的境遇不同,在于怎么选择。如果心怀希望并为之努力,最终有可能收获美好的生活。但如果放弃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在这忙碌的世界里,保留一份希望,为梦想而奋斗。也许结局未知,可能不尽人意,但如果不尝试,又如何能有新生的可能呢?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

开篇的那起命案触目惊心。酗酒后的安迪想杀死有婚外情的妻子。或是上帝眷顾这个可爱的天使。就在那晚,他的妻子和那个男人被另外一个人杀害。

巧合里的误会,无从辩解,安迪被冤入狱,被判无期。监狱不是个好地方。它没有家里的舒适,也没有家里的自由。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甚至是彻彻底底地改变一个人。惊叹不已的是,这个糟糕透顶的误会,却硬生生让安迪变成了一场美丽的“邂逅”相逢,与一段精彩绝伦的人生际遇相逢。

一开始的他在监狱里不言不语,不肯与人交谈。直到后来,他慢慢地开始与人攀谈,甚至用智慧为狱友们换来了冰啤酒。他问瑞德买了一把小锤子。又找来一张大海报,就这样,安迪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多年的越狱之旅。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有时,当你鼓起勇气去完成这些挑战时,可能会被人家看不起,甚至是被嘲讽、嘲笑。某一次,当安迪说出“希望”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时,瑞德的解释是这样的:“希望?听我说过一句老话,希望是很危险的,他会让你发疯,在这种地方,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可安迪不以为然,在某一天晚上,安迪成功地结束了自己二十多年的监狱生活。他,成功越狱了!还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带走了典狱长三十多万美金。这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是奇迹,爱拼才会赢的是成功。试想安迪在瑞德说希望很危险时,他选择相信: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他还会有动力追求海岸夕阳,驾船远航的自由生活嘛?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我始终觉得安迪在监狱里的眼神是与众不同的。他沉默寡言看似是个局外人、旁观者,甚至有些多余。但他才是那个把握全局,胸中有丘壑的天才。监狱就像一把把枷锁,锁住了人们对外面美好事物的憧憬,也改变了所有人对希望的看法。但安迪目睹过监狱里的种种黑暗以后,依然心存希望,坚信“出逃”才是洗脱冤屈的唯一出路。

“出逃”是个永恒不灭的话题。巴金笔下的《家》《春》《秋》里的青年知识分子们想跳出旧社会习气的藩篱,越出家的高墙,走向新时代。哪吒用玩世不恭,抗拒命运的狰狞与愤怒,向世人宣誓:“我命由我,不由天”。他以此“出逃”于命运的安排,用风火轮、混天绫创出一片天。安迪用“出逃”的方式,为自己洗脱冤屈,凭借自己超强的毅力和那坚定不移的决心逃离了可怕的肖申克监狱。这些不安现状的“折腾”像是跳出舒适区的挑战。与他们背道而驰的是电影里的老布。监狱不仅阻隔了与外界空间的链接,还阻隔了时间的流淌。老布幻想把自己留在这座与世隔绝的“肖申克”里永远不要出去。这似乎成了他的“桃花源”。他宁愿做着“不知有汉”的春秋大梦,也不愿意醒来睁睁眼看看墙外崭新的世界。悲剧与喜剧往往只差这一步“出逃”。要是老布也坚信“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究辉煌。”该多好?

生活里的我们或许只有学会鼓足勇气,怀抱希望做出类似的“出逃”,才能站在楼顶的天台上,仰望苍穹,想象远方美丽海岸线里吹来的咸咸的、甜甜的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位影迷。可是当我偶尔看到《肖申克的救赎》后,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影片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尽管影片的大部分场景只是在灰色基调的里,可是你却丝毫感觉不到压抑,看《肖申克的救赎》就像听一位老朋友的娓娓诉说。或许是因为当前我的情绪多少有些低沉的缘故吧,我觉得《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剂困 ……此处隐藏12162个字……个社会体制不见得就是好的或者完善的,那么如此说来,主流价值观也不见得全都是对的)。虽然这种迎合会让我们感觉到暂时的安全。但是我一直认为,你内心坚持的价值观,内心真正能让你快乐或者幸福的价值观,才是你要真正寻找并坚持的。好吧,如果你说,我的快乐和幸福来自于对于主流价值观的认同,那更好了,这是一种简单的幸福,是一种不需要经过挣扎和痛苦就可以随意享用的“幸福”。

基于此,在小说1984中,老大哥才说:给群众幸福好于给群众自由。

看样子我还在跑题,恩,我写东西很糟糕,总是缺乏逻辑和说服力,并且写着写着就随兴所至,脱开缰绳飞驰到四万八千里之外,完全不考虑读者的感受。

正题是,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位美女和一只野兽。你要两者相爱,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而相爱的过程就是自我审视的过程,个中艰难,你们都懂的。

不经过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还要说一句,大量看各种书和电影是好的,但是它们注定无法消解我们内心的焦虑,也许反而会创造出很多更新的焦虑,但是这其实不是坏事,我们要做的,是正视自己的焦虑,然后根据书中提供的线索在实践的痛苦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解决之道。恩,也许永远不可能解决,也许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是一生去消解,但是这比无知的陷入焦虑而毫无办法好的多。

bittersweet.

祝福每个心怀希望,追求自由的人。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4

暑假看了不少的电影,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名叫《肖申克的救赎》。

乍看影片,我认为这只是一场悲剧,一次花费了大半生的代价,用去了无数可能的机会的莫须有的“救赎”。安迪,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也是现代社会中的苦难者的代表,他是一名银行家,却被诬陷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而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

在这仿佛天昏地暗的监狱生活中,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长“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在监狱艰难的环境中,他并没有像他的监狱朋友瑞德说的一样,像所有的狱友一样,被监狱的生活慢慢磨灭的没有希望与信念。为了给予同伴们生的希望,他教狱友们读书,学习,甚至不厌其烦地给政府写信,并在得到了回应——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在他的坚持不懈之下,在他的二十年的准备之下,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终于成功的穿过了他挖了十九年的通道,奔向了那座没有回忆的小镇。

我深刻的记得,当他收到政府赠送给肖申克监狱的唱片后他欣喜的心情。他不惜被关禁闭一个月,将唱片通过广播传达给了所有肖申克监狱里的人,当时我并不知道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但是当《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狱友被这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凡间的气息带着自由的向往。哪怕只是刹那的爆发,哪怕只是一念之差,却似乎唤醒了狱友们心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我也深刻的记得安迪说过的一句话: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那便是希望。是的,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还有希望在,还有未来在。

越往下看,我越佩服安迪如此强大的信念,他靠那一把小的如同拳头大小的石锤,一点点,一点点的挖通道,然后把挖出的泥土偷偷地倾倒在场子上,这样一晃就是二十年,二十年的他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了大半青春,他也苍老了不少,但唯一从未动摇过的便是希望。当他冒着大雨从通道中顺利的逃脱出来时,他脱掉上衣,对着天空声嘶力竭地呐喊时,我流泪了,漫漫无期的监狱生活,寂寞无望的日子,灵魂被禁锢,意志被消磨,有多少人在这日子中失魂落魄,有几个人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坚定执着,恪守必胜信念,通过艰苦卓绝地努力摆脱厄运开启美好的生活?想必是众人皆醉,唯我独醒!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人生中能舒坦平安一帆风顺地渡过一生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一生中肯定会有波折,既有顺境,也会有逆境的时候,如何身处逆境而心存希望,安迪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在蒙受这样奇耻大辱中能以一颗火热的心,不断温暖自己,还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向周围的人传递正能量,让友友们感受到监狱只能锁住人的身体,却无法囚住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希望,命运只会眷顾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实践者,只有通过努力抗争,艰难的付出后终有回报,自由之门才会为你打开。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

内容简介:年轻的银行家安迪阴差阳错地被错判杀害自己的妻子,进入肖申克监狱服刑。然而在肖申克的数十年里他从未放弃对自由的希望,最后用二十年的时间挖出了一条通道成功逃脱,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

行在校园里,随铃声起落,人流熙攘而又复寥廓。偶尔抬头仰望天空,不经意间就被飞鸟带远了思绪。人生就像是被随手抛掷空中的硬币,总是在不经意间反转。前一刻你还在朝五晚九的高三奋斗,下一刻你就在朝九晚五的大学彷徨;前一刻你还是光鲜体面的经纪人,下一刻你就成为身陷囹圄的囚徒。命运总是在我们措不及防的时刻,破门而入。而我们就像是还未补好脂粉的演员,被粗鲁的推向前台,迎接疾风骤雨,或者和风旭日。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什么会在命运的前站等待着我们。

我常想肖申克不只是存在于虚幻小说中的一所监狱,我们心中亦有囚笼。每当日历撕下旧的一页,开始一段新的时光,总有那么一幢巍峨的大厦在心中悄然构建。而现实摧毁它的方式从来不需要多么猛烈,只需要用和风细雨慢慢侵蚀它,消磨它。于一次不经意的旷课间,于一次不经意的嗜睡间,于一次不经意的放纵间,生活在潜移默化间改变,而我们也渐渐地熟悉了这种生活,理想于我们只剩下麻木。恰如温水中慢慢煮熟的青蛙,失去了纵身一跃逃出生天勇气。“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或许直到有一天当我们蓦然回首时,才恍然发现光阴踯躅,我们已黯然老去。时间只有在慢慢积累起来之后,才让人察觉它的强大与不可抗拒,岁月是把杀猪刀。

我相信再华丽的人生也总是要经历那么一段黑夜里的行程,就像是囚禁在肖申克监狱一般,充斥着黑暗肮脏,被践踏的尊严,以及一望无尽的绝望。或许只有当真实触碰到牢笼的冰冷坚固时,才恍然醒悟自己在现实的铁壁铜墙下是如此的脆弱无力,才发现“扼住命运的咽喉”是如此的明晃刺眼。现实于我们的幼稚天时常就是一种肆意的嘲讽。

小学,中学,大学每当一段时光逝去,站在时间节点上的我们总是心怀感慨,为虚度的光阴唏嘘不已,却忽略了自己正处在一段不可再来的时间里。行在大学,纵是迷茫与困惑常伴,却不应因此而颓废而堕落而不知所措,年轻的生命,不羁的胸膛,自是应该奋发应该向上应该朝气蓬勃。我们要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英雄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大多数时候我们队伍只有我们自己,我们要带领自己寻找方向,冲出黑暗,而那微光就是对生命的执着,对希望的信仰。

生活不是我们所能选择,然而面对生活的态度却是他人左右不了的。人生里重要的不是你身在何处,而是你正面朝何方。只要心怀希望,面朝大海就会春暖花开。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