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师观后感

时间:2023-04-03 00:16:57
嗝嗝老师观后感11篇

嗝嗝老师观后感11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嗝嗝老师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嗝嗝老师观后感1

前段时间我观看了优秀的电影作品《嗝嗝老师》,找到了很多共鸣,同时该作品在教学上和与学生相处方面也给了我一定的启示。

嗝嗝老师有托利氏综合征,一开始被认为不适合当老师,而且从第一天上课的情况来看,确实这个病症给她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同学们不懂事,编说唱来取笑她。她不恼,反而欣然和孩子们一同唱起来,我想是从那一刻开始那些孩子们感觉到这个老师确实有点不一样的地方。她内心比很多人都强大,她对于同学们十分有耐心。她不急于大声呵斥,而是采取了独特而迂回的方式想办法先融入到班级当中,融入到孩子们的内心中。这些种种足以见得她志在最终把孩子们教好,不急于一时。老师时常被比作春雨,润物细无声。我时常也会问自己,孩子们尊称我一声老师,我为孩子们又带来了什么呢?我想首先就应该和嗝嗝老师能带来的一样,那就是高尚而细腻的陪伴。

作为教自然科学的老师,她会采取变化教学场地和授课方式的手段去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从教室到大树下,再到学校的体育室;从利用干冰膨胀讲物质,到利用扔出的鸡蛋去描述抛物线,处处都体现出她教学设计的负责和认真。同学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于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兴趣点和优势学科,通过细心的观察,去找到同学们的闪光点,我们的嗝嗝老师同样也是充分地利用了我们教学主体的特点,做到了因材施教。

嗝嗝老师对于学生是十分积极负责的。家长会,喝了五杯奶茶都等不来一个家长,可见这些孩子从自己父母那里得到的关心和照顾就有所缺失。嗝嗝老师并没有接受失望失落的心情回家休息,而是担起责任去一对一走访每一个处于贫民窟的学生家庭。在走访的时候,她了解到了同学们共同所面对到的家庭的窘境,以及每一个孩子个体更深层次的特点,比如细心观察其中一个孩子组织赌博,她发现了这个孩子有数学的天分;了解到生活的不易让孩子们早早学会自己做饭,利用做饭时候的小常识去让化学知识得到共鸣。越努力的人会越幸运,嗝嗝老师能更多的了解到孩子们,取得孩子们的信任,能最终把孩子们教好,这些和她的努力工作和负责任的态度是分不开的。作为老师,我认为首先应该负起的责任就是把学术能力提高到一定境界,也就是要把课准备到自己最优秀的状态。以前我所以为的优秀就是把课讲深讲难讲透,让学生不住地赞叹老师好强。被学习能力弱的同学们一遍一遍的蹂躏后,我有了对于优秀的重新解读,那就是追求极致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打好基础。

教育就是一盏灯去点亮几百盏灯,再由几百盏灯去点亮上万盏灯,就好像核裂变中的链式反应。空洞的教育就如同中微子(没有电量,质量几乎为零),哪怕每秒都有数以亿计个穿过人体都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变化,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浪费掉了美好的光阴。不合格的老师要比不合格的医生更加可怕,那就是在莫财害命。有效的教育就如同慢速的中子(同样没有电量,但是质量还可以),打到铀235的原子核内,一颗就让它达到了质变,裂变发生,打出更多的中子去影响到别的铀235原子核。

嗝嗝老师观后感2

一部平淡无奇的片子,没有英雄,没有战争,没有生离死别,没有拯救世界,干巴巴的“嗝嗝老师”四个字,显得略微苍白。单看片名确实没有勾起我的观影欲望,另一方面可能是近年来各类校园欺凌事件、师风败坏事件的频繁使我教育事业治理有了异样的眼光,但是高分的影评与近期印度片的良心口碑,又给我带来了观影的渴望。

影片通过“嗝嗝老师”与14个贫民学生自救与救赎的故事,让我在被温暖、被震撼的同时,看到了被边缘化的人,逆袭人生的希望。

教育在疾病中倾斜,她在边缘化中得到自救

女主角奈娜·马图尔自小身患无药可医的妥瑞氏综合症被视为异类,被同学们嘲笑,老师因为她发出的“嗝嗝”声扰乱了课堂秩序而劝其退学。但是,她依旧通过不懈成长,获得了理学硕士双学位,漂亮得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可是,当她致力于做一名教师时,却又因为她的病,一次次遭遇应聘失败。奈娜·马图尔的命运里充满了可以自卑和绝望的理由,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她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充满能量的小太阳,坚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一再证明,她可以和那些正常人一样优秀,甚至更加优秀。

教育在贫贱中倾斜,他们在边缘化中被救赎

圣9A班的学生因为出身贫贱,他们被歧视、被排挤,被贴上“愚蠢”、“不可求药”的标签,成为这所学校里让人避之不及的特殊群体。在遇到嗝嗝老师之前,他们无数次的自暴自弃。奈娜知道,一切的根源都来源于内心的恐惧。她坚持以 “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的信念,一步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重拾自尊,为他们打开了能望向这个美好世界的窗口,让别人眼里无可救药的“坏孩子”发现了自我价值,最终改变了这群来自贫民窟的孩子们一生的命运轨迹。

如何在“裂痕”中照进光

身为基层大队主官,负责队伍管理教育的我,也曾问过自己,也听到过很多回答。然而从嗝嗝老师身上,我找到了一份独特的答案。万事万物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总会有那么点瑕疵,其实“裂痕”每个人都有,它不仅限于肉体、环境,还会存在于灵魂、精神。奈娜以对理想的执着,对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对学生的无私奉献,将最明亮最温暖的光照进裂痕,点亮了14名学生与自己人生道路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应该只消极的着眼于它的残缺部分。“人生正是因为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生活的苦楚不能因为种种的失败与磨难就让人生消极,总是要面对的生活,总是要继续前进的人生脚步,只有当我们真正坚强起来了,真正独挡一面的时候,真正敢于勇敢的直面生活的失意与困苦时,那裂缝的人生才能发散出彩虹般的光芒。我们的队员来自于五湖四海、不一样的家庭,有着不一样的教育,不一样的经历,“裂痕”必然存在,只是没有那么“耀眼”,这是我今后教育队员,指引队员成长上需要重视的。

嗝嗝老师观后感3

“没有坏学生,只有坏老师”,观看《嗝嗝老师》后,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久久盘旋挥之不去,苦苦思索直至它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因为在主角奈娜身上折射出的我作为一名成长顾问应有的品质,奈娜努力向上、以心育人不误人子弟,而我要勤勉思索、以身作则,同为育人,奈娜有所得,我亦有所悟。

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家庭状况、接受的教育、社会经历是不同的。因此,性格和爱好也就不同,都会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志趣和感情。作为东方康明的成长顾问,我应该像奈娜老师学习,用耐心与宽容对待学生们,将心比心的去了解学生们,发现他们的长处或不足,明白他们的所需所想,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人无完人,如果把缺陷、不足比作一道裂缝,我们应该知道,只要在合适的时机下,这也是光可以照 ……此处隐藏7023个字……师完成作业,等等。

两个男生吵架,嗝嗝老师命令自己班的孩子回班级,那个男生对她出言不逊:“你那嗝嗝嗝嗝声真难听.......”事后,同班的女生对那个男生说:“她只是声音在打嗝,而你的心在打嗝.......”

4

孩子们因犯错误被赶出了学校,嗝嗝老师也难过地怀疑:可能自己真得不适合当老师,可能自己真得不会教孩子.......

孩子们找到她,两个犯错的孩子来向她道歉:“那天放飞恐惧飞机时,只有我们两个的飞机是空白的,我害怕你再像其他老师一样离开,我害怕再被你抛弃,我不敢写出我的恐惧。现在,我知道了,你就是我们的北极星,你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需要你........”

嗝嗝老师一直在和爸爸冲突,爸爸说:“作为父亲,自己帮不到孩子,不能治好孩子的打嗝,觉得很挫败,才在你小时候,曾经离开过家......”嗝嗝老师说:“我不需要帮助,我不需要被治疗,你就不能接受,我就是这样子的吗?”

“教育不是一桩优胜劣汰的工程,而应当是依循生命本真的大爱。”嗝嗝老师显然身体力行地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她教育能成功的原因。

嗝嗝老师观后感10

看完《嗝嗝老师》内心激情澎湃,这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也是孩子们最爱的老师!用影片当中学生的话说:“老师你首先是我们9F班的老师,然后才是学校的老师!”这是老师得到最好的评价,任何荣誉都比不了的最佳褒奖。

影片的主角纳娜·玛图尔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但是由于身患图雷特综合征,她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像打嗝一样的声音,而且由于紧张,频率会增加。他的父亲因为有她这样一个女儿感到羞愧。

玛图尔由于从小患病,她被学校拒绝,甚至父亲也希望她上特殊学校,但是她的妈妈坚持为她寻找正常的学校。经过12所学校的拒绝后,终于第13所学校同意接受她。而且她还努力学习拿到双学位,普通人尚且难以拿到双学位,可想而知她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才有这个结果。就像玛图尔说的,她天生就是要来人间当老师的,因为那个接受她的可汗先生。

一般的老师教授知识;优秀的老师教人理想;更优秀的老师会运用它,激励我们努力前进。所以可汗先生就是激励玛图尔前进的人。当时还是校长的可汗先生在礼堂当着同学们和家长们说:我保证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你。所以玛图尔进了正常的学校,有机会接收正常的教育。即使毕业五年没有找到教师的工作,靠兼职漫画养活自己,她依然坚持自己必须做教师的梦想。

即使18所学校拒绝了她,接收她的学校也是投递简历5次。这个班的孩子们气走了前几任老师,最后一位老师永远休假,所以才有了她的工作机会。校长说因为她很有活力,所以给她机会。

这个学校是中产阶级贵族学校,这一班孩子却是贫民窟的孩子,他们也想融入这个学校,结果发现只能受到歧视与侮辱,所以他们索性破罐子破摔,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们故意针对。玛图尔需要一份工作证明自己是个好老师,班上的孩子们需要证明自己并不比别的同学们差,这是他们的共同点。

我最欣赏玛图尔的一句话:没有坏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即使孩子们嘲笑她的奇怪声音、凳子被破坏她摔倒、粉笔冒火花她都没有放弃他们。孩子们因为在化学课上恶作剧,学校玻璃打碎了,学校要求开除他们的情况下,玛图尔坚决为孩子们争取,他们留下了。老师和学生的心连在了一起,他们接受了这个老师。就像同学破坏学校的项目,一个女同学批评他:玛图尔只是表达有问题,你是心灵有问题!

玛图尔在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不拘泥于教室和形式。篮球场、会议室都是他们学习的好场所。后来他们即将被开除,只保留考试资格,不允许进学校,他们的课堂更是在海边,在船上,任何学习的场所都不放过。

最后孩子们得到了年纪最高荣誉,那是她们最亲爱的老师为他们争取来的,那也是孩子们努力换来的。玛图尔是一个好老师,第一她爱自己的学生们;第二她看到孩子们不同的差异,给他们树立不同的目标;第三她有信心、有能力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所以她最后任学校校长,孩子们也都很优秀就不难理解!

嗝嗝老师观后感11

近期看了一部推荐的印度电影——《嗝嗝老师》,说起印度可能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印度阿三”,这一词对于印度人民带有很大的贬义。但是从电影的角度来看,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相继出品的《我的名字叫可汗》《三傻大闹宝莱坞》和《摔跤吧!爸爸》可以说是风靡全球,部部影片都值得让人回味,成功地掀起了在世界影坛的一股“印度热”,只能说明印度做电影他们是认真的。

谈了一点对于印度电影的感受,回归到今天要说的主题上来。《嗝嗝老师》主要讲了一个有着无法治愈疾病缺陷的老师,以执着的信念,成为了一名老师,并以真情和执着,得到了9F班14个差生的认可,她用特立独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考出了好成绩。可以说剧情很简单,可能很多人在看的时候就能猜到接下来发展的剧情,但是要说的是这部电影无疑是传播着一种正能量。

首先我感受到的一种精神就是坚持的信念,常说一个人能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是非常不容易的。影片女主人公患有图雷特综合症,一种抽动秽语综合征,这一罕见病让她说话时不停发出“哇哇哇”的声音,这也是片名“嗝嗝老师”的由来。她不仅从小受到同学的嘲笑,读书时还被12所学校拒之门外。后因校长在全校师生面前给予的尊重便励志要当老师,女主人公坚持了5年,一直应聘做老师,一直被拒绝,学校的面试官都直接表示这种情况就不适合做老师了,不过奈娜也是反击得漂亮:如果你们之前没听说过这种病,如果我刚才的解释有让你们认识到这种病,那么我相信也能教学生认识新事物。正是她的这种坚持的信念,才让她有了实现目标的原力。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坚持的道理,当一件事开始做的时候不知道是行还是不行时,随着客观规律发展变化,可能就不行了,不能做了,这时候放弃,这件事失败了。坚持做一件事,坚持往前走是对的,随着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只要这件事认真分析过后是正确的、可行的,便成功了。

其次,对待弱势群体需要深刻反思。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和F班的“坏”学生都可以说是弱势的一方。一个是因为患病,造成的终生缺陷;一个是一群受到老师和学生共同抵触和排挤的来自贫民窟的学生。影片中不管是女主人公从小就受到嘲笑,还是作为对立面的A班,优等生们表现出来的高傲和鄙视,以将F班赶出学校为己任,都体现出了一种对弱势群体的轻视。

这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冷漠综合征”,冷漠像是冰冷的水,浇灭公平与正义的火种;冷漠像是源源不断汽油,让无耻者无畏愈演愈烈。冷漠,让好心人扶起摔倒的老人而惹上官司,却无人愿意作证和声援;冷漠,让那些本就是弱者在公交车上没有让座而遭受欺负,让倚老卖老更加横行;冷漠,让家长不敢灌输善良给孩子,老实人吃亏已然成为社会的共识。冷漠,就让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任由发展,成为狂妄之徒无所顾忌,却让受欺者欲诉无门。冷漠让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发挥到了极致,誓要消灭善良和正义的声音!冷漠,让正义的声音感到凄凉和后怕,一次次地暗下决心,不再捧着正义而形影单独、孤寂!

好了,用电影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结束:做一件事情,不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去,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呢?

《嗝嗝老师观后感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