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天堂》观后感15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海洋天堂》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海洋天堂》观后感1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我今天看了由李连杰主演的《海洋天堂》。总的来说,该剧把父与子的浓浓亲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故事的开头,在大海里,父亲与儿子坐在一条小船上,父亲用绳子把自己和儿子的腿系在了一起,然后跳到了海里。一开始我还觉着纳闷,他们是要去海底探险吗?后来随着剧情的展开,才知他是想跟他的儿子结束他们的生命(因为他得知自己已到了肝癌晚期,而儿子又有智障,怕自己死后儿子无人照顾,所以才有此打算,而儿子天生水性就好,结果事与愿违)。那时,我的心为之一颤,眼泪已在眼眶里打转。
剧情继续的发展着,由李连杰扮演的父亲王心诚不断地想方设法希望相关机构能收留和照顾自己的儿子大福(文章饰)。最后,也是以前大福所在的儿童福利院的老院长帮助他在一个助残机构住了下来。这期间,也发生了两段感人的情缘。一是大福与马戏团杂技小丑(桂媄纶饰)的一段情谊。虽然大福有智障,但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她走后,大福那深深地失落感。看到此,我的心里也有种莫名的心酸感。二是杂货店柴姨对老王的爱慕。而老王也对她有好感,怎奈病魔无情。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
剧情的高潮部分:就在老王快走的前不久,他还在极力教儿子在他走后需要他自己独立去完成的事情。教他自己穿衣服,自己上下车,以及拖地。看似太平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在一个被病魔快要带走生命的父亲和一个弱智的儿子中演绎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故事的结尾,父亲辞世,大福独自乘车,以及在海洋馆拖地。还是让我们感到很欣慰。
看了此剧,对我感触颇深。我对自己说,我要笑面我的人生。套用一句老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愿好人一生平安!
《海洋天堂》观后感2这部电影很低调,你都看不到几处演员飙泪的地方。如果跑神,可能会错过哭点。搜狐高清在时间轴上注明了几个泪点,我一一错过。我看得好冷静,有许多画面感觉太真实。而真实就是,你内心再怎么面对,都会选择平静下来。
那个孤独的笑,让我很入戏。可能大家看到一个女孩仰望星空,微笑着,幸福地甩着手中的冰淇凌,会躲开。而我有过一次,没有同学同行的一次,一起在旁边笑。并不是所有精神病都是神经病。如果现实拯救不了一个有缺陷的精神或脑体,那么精神病是一个多么好的解脱。
你能在连续倒霉两三个礼拜后,觉得自己很幸福吗?太多人会骂“神经病”,所以,你,理解不了一个人是怎么自动获得幸福的。
工作原因,接触过类似病例。请放下自己自认为正常人的心,你把他当同类,他才有可能对你放开孤独。
然而大福却是先天的孤独症(自闭症)。我感觉整片沉重在此,我流不出泪,这不是为了煽情的片。并不是所有人都因为抱有希望才活着,更不是绝望之时,就一定要去死。我们太平凡,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变化这个生活,所以看到别人时,是否也轻轻打算,能扛多久?
我微笑的地方可能更多。人各有各的不幸,只是陪伴,比什么都重要。现实上的陪伴,亦或精神上的陪伴。如果连这都没有了,任何不幸,一旦失去坚强来自持,马上崩溃。
我的哭点,在王心诚死后,大福独自面墙而坐的时候。我想,很多人能体会孤单面墙的心情。
孤独症的人,在所有天然的障碍之外,只会建立极少的联系的通道。我整个人沦陷在,大福后来接受了大乌龟,他重新笑了,那是幸福。
我们之所以是凡夫俗子,就是我们常常没能明白。
我们把情绪当作一个人的性格。不把吵架、生气和抱怨视为在乎,而视为啰嗦有毛病无理取闹。不把冷淡坏话和催促视为期待,而视为感情危急的信号。当然,怀有不良目的人,任何情绪都像演戏,看客自行去
《海洋天堂》观后感3《海洋天堂》也许是一部煽情的片中,却勾起我悠悠的记忆,忍不住流泪。
不想对这部片子做什么评价,只是想写写勾起的那段回忆。
内蒙古的冬天很冷,而就在那一年父亲失去了做了多年的会计。一时没有工作,只好给一家沙发厂当小工,没有技术,只能做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钉钉子。记不得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了,反正除去寄给正在读大学的老姐数月的生活费后,勉强够我和老爸解决吃饭。
那段日子别说我没有了零花钱,有时班上收十块八块的杂七杂八的费用,老爸都得和邻居借钱。拮据的日子,我们都没有钱买取暖的煤炭,白天还好,中午吃完饭,老爸也不睡觉,就去厂子做工,我就睡在靠窗口的沙发上,暖暖的太阳晒着,很暖和。但是到了晚上,屋子里冷的就像冰窖,我和父亲简直快把家里能找到的被子和厚衣服都用上了,垫在下面三四床褥子,该在上面两三床被子,包裹的严严实实,可还是不行,一晚上脚上总感觉裹了一层冰,总有温不暖。后来感觉睡在炕上不行,我和老爸又移到了床上,依然冷得难受。那段时间,父亲有点咳嗽,还在晚上偷偷将盖在自己最外边的被子搭到我的身上,而我却常常背对着父亲,不出声,自私地享受着。
实在冷的不行了,我就不停地问父亲什么时候卖炭,父亲搪塞说过两天,我烦了就说,过两天是过几天啊?父亲没有言语什么。工厂的人知道了,就让父亲把那些废木料和锯末装回去烧,后来,我每天晚上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和父亲拿着六七个个麻袋装废木料和锯末,这些东西不耐烧,不停地添,没到睡觉就烧完了,但至少家有点暖气了,持续不了多久,到了后半夜依然冷的要命。还在这样的日子没熬多久,父亲终于买煤炭了。
过了年,父亲找到了工作,继续干着他的老本行——会计,我们的生活终于出现了改观。但那年的岁月至今铭刻。
《海洋天堂》观后感4《海洋天堂》,一个舒扬的名字。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肝癌晚期的父亲疼爱、照料自己的孤独症儿子的故事。
儿子王大福是一个快乐的"傻小子",虽然已过二十一岁生日,但言语举止还依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模样,不过,除过离开父亲这种情况以外,他从来没有忧伤过,没有恐惧过。他在生活中跌跌撞撞,与人交往是那样的真诚而不虚伪,这恰好和社会上每天都"戴着面具"生活的人形成明
显对比--如果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都像王大福一般率真,那这个社会会不会变得更加"清晰"?王大福就是用一双完全"封闭"的眼睛去看世界,因为自闭,因为孤独,因为和所谓的现实世界脱节,他才会经常幻想别人不曾幻想过的事,他只管想自己的,玩自己的,不论现实的力量有多强大,都冲不倒他的幻想。这也许就是这个孤独症孩子的可爱之处。很喜欢电影中父亲说的一句话:"他上辈子一定是鱼,投胎成了人,才患上了孤独症。"鱼变成人,就会患上孤独症吗?其实理论上讲并不是这么回事。而这句台词所带的一种浅浅的悲伤,使这部电影的明暗 ……此处隐藏4495个字……感12
不聋,却充耳不闻;不盲,却视而不见;独自静静地坐在角落,一天不开口说话。这样的孩子,就是“自闭症”儿童,又被称作“星星的孩子”。
每个星星的孩子的家庭都有自己的辛酸事。星期日晚上,我看了一部话剧《海洋天堂》。这个话剧就是讲述一个父亲,倾尽所有守护自闭症儿子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大福在6岁时被查出患有自闭症,爸妈不相信大福得了这种“怪病”,爸爸因无法接受选择了“逃避和沉默”。妈妈在几年间一人带着大福尝试各种治疗方法,大福依然没有一点儿变化。在看到依旧如此的大福时,爸爸选择了放弃。后来,因为妈妈的意外离开,本想把大福送入疗养院的爸爸只能面对现实,独立抚养大福。在北京太阳花学校老师的帮助下,大福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十年后,大福最终活成了爸爸期望的样子,可惜爸爸再也看不到了。
当我看到大福因为想吃冰棍而不知道怎么开口说而被人指责成“小偷”时,看到大福不知道去哪里上厕所把裤子弄湿而遭人嘲笑时,我不禁泪流满面。有一首歌唱得好:“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其实星星的孩子也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他们对音乐、画画等比较敏感。听上去好像并没有什么难的,不就是画画、唱歌吗?可是对自闭症儿童来说,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他们连握笔这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要学很久,所以他们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当我看到大福画的画时,我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太不容易了!
看完《海洋天堂》,我感慨万千。原来在我身边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同龄人。我相信命运在给这些“星星的孩子”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开启一扇窗,希望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变得更加阳光,脸上充满笑容。我更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群体来关心他们,让每一个儿童都有快乐的生活。因为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
《海洋天堂》观后感13今天我看了《海洋天堂》,看完整部电影,感慨万千。影片是以一个患孤独症的儿童“大福”和他的父亲的故事为主题,故事娓娓道来,感人泪下。
我们爱护是最无私、最伟大的,当一个家庭中的儿女是自闭症或者是其他残疾的,照料的难度和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有多么大了。影片中的父亲王心诚就是这样独自照料一个患自闭症的儿童,一照顾就是22年,本来可能要一直这样照顾下去,可谁知道,这位可敬的父亲突患绝症,而他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他的这个孩子。所以,他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努力的去教孩子自己开家里的门,自己煮鸡蛋,自己换衣服,甚至是拖拖地(我们觉得很简单,孤独症的孩子却很难掌握的工作),以便将来自己能够谋生。
我们或许以为,患孤独症的儿童,没有自己的思维,没有感情,其实却不然,当这位父亲,将“大福”托付给一个民间的慈善帮助机构时,“大福”虽然说不出来,离开照料他22年的父亲很伤心时,只有用撞墙,吼叫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是啊,患孤独症的儿童,虽然自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他们心灵更脆弱,更需要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些健全人的帮助和关爱。
“大福”的父亲可以放心了,因为他周围的一些好心人,热心的柴嫂,马戏团的玲玲,还有海洋馆的经理,他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本片的几位重量级明星,李连杰,文章,桂纶镁,朱媛媛,演的都非常好,没有炫目的特效,没有惊天动地的战争场面,整个故事,慢慢道来,却触动观众心灵的最深处。
影片在青岛拍摄,泛起阵阵大海清凉的气息,很能体现这位父亲的博大的胸怀,久石让的音乐,轻轻低诉,也是恰到好处。
影片在周杰伦的歌声《说了再见》中结束,“说了再见,才发现再也见不到,能不能就这样忍着痛泪不掉,说好陪我到老,永恒往哪里找,再次拥抱,一分一秒都好……”
《海洋天堂》观后感14“穿过河流是海洋,穿过海洋是远方,站在心的方向,张开爱的翅膀……”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海洋天堂》,想到那如海洋般深阔的父爱。
本片讲了:大福在6岁时被查出患有自闭症,爸妈不相信大福得了这种“怪病”,爸爸因无法接受选择了逃避与沉默。妈妈在几年间一个人带着大福尝试各种方法治疗,大福依然没有一点变化。妈妈带大福来到北京寻找治疗办法,期待大福能够康复的爸爸,在看到依旧如此的大福,爸爸还是选择了沉默。面对丈夫的沉默无独立承受压力的妈妈带着大福来到海边,本想带着大福一起离开,却最终独自一人离去,留下了大福。爸爸本想把大福送到疗养院,由于对妻子的亏欠,最终不忍大福受苦,将大福带回了家,决定自己面对现实,独立抚养。一次偶然的机会,爸爸带着大福再次来到北京。在专业机构老师的帮助下大福掌握了生活的技能取得了进步。然而在大福21岁那年,父亲查出自己肝癌晚期,于是父亲便开始努力地让大福学会生活自理,还不断地帮他找一个自己死后可以有人照顾的地方。
我和妈妈一边看一边哭,为大福的不幸更为他爸爸的那份浓浓的爱而感动,爸爸那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保护儿子,分分秒秒为儿子着想,给孩子一个精神上的依托,让我十分感动。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社会,有多少人真正的为残疾儿童着想?有多少人在实施“我为人人”的高尚行为?片中父亲把孩子托给孤儿院,孤儿院嫌他大,送到敬老院,又嫌他小。没有一个地方能接受他这样的病人。父亲不得不自己照顾孩子,直到自己患病而死。
在我们身边,父亲的爱都是默默的,不像妈妈那样全部能够从脸上看到,但是爸爸呢,在他的脸上我看不到,只能用心去感受。长这么大我从来没有对爸爸说过一句关心的话,我也说不出口,也许有些关心与祝福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只要彼此能够感受到,爸爸应该能够感受到吧!
《海洋天堂》观后感15昨天去看电影了,《海洋天堂》李连杰、文章演的。
关于这部片子在看完之后给我的感觉是意犹未尽,但凡能让人产生如此感觉的应该可以称的上不错了吧,按一般商业片的技巧来看真实性、生活性、戏剧性、逻辑性是必不可少的,影片讲述的是一名身患绝症的父亲与智障儿子的故事,所提取的素材都是生活中发生的,很朴实,没有做作之嫌,令人为之感动。
喜欢父亲老王说的话。我就要死了。我走后他怎么活,他能不能活下去,能不能活好……(台词记不清了,大体是这么说的吧)很现实。那些生活中常常被忽视的场景一旦聚焦会让人动容,父亲给大福拖衣服的镜头,还有临终前给大福缝在衣服上的标签:大福B型血孤独症患者**
影片中有两处情感戏,有些浪漫的因素在里面,但最终又归回到现实中。在海洋馆大福与玲儿的相遇以及玲儿的离开,父亲老王与邻家柴阿姨,终不能在一起的结果很符合实际,要不就脱离主题了哈,这是一部描写父爱的片子。
演员表演的不错。
有几处水下的镜头拍的挺好。
……
大福,狗不能放电视上。
大福,你回家用什么开门啊
大福,你要买什么啊?买冰箱
一部悲剧片里面不乏趣味性的东西。
父亲教大福自己穿衣服,做饭,拖地,坐车,认识人民币,怎么做人……一个临终前的父亲呵。( )
结尾处父亲把自己比作海龟,大福跟海龟在水里游泳的一幕很唯美。
片子看完后,一个个镜头在脑袋里飘来飘去,一直追随到现在,在我写这篇观后感的时候,我确信还将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