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夫熊猫观后感(15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功夫熊猫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功夫熊猫观后感1圆滚滚的肚子,胖乎乎的身子,大大的眼睛,一张不断传出幽默语言的嘴,在加上粗“手”胖“脚”,就组成了我们最熟悉的卡通人物,它就是《功夫熊猫3》里的主角——熊猫阿宝。 看着第三部《功夫熊猫》想起了第二部,导演埋下的一个伏笔,一位身材健硕熊猫说:“我儿子还活着。”一想起这段话,我想,这不一定能见到阿宝爸爸吗?我异常激动,兴奋。盼望着见到阿宝爸爸呢! 第三部延续了上一部延续了中国风的风格 第二集延续了上一集中国风的风格,不得不惊叹,影片体现出的我国美丽的大好河山,美轮美奂如同仙境般的场景画面。飘渺的云雾,青松翠柏,溪流悬瀑,通过3D效果仿佛我们置身于仙境之中,而且开头还有中国的皮影戏。其实看第一集的时候就已经有疑问,为什么熊猫的爹是一只大鹅?这集算是解开阿宝的身世之谜了。3D效果做得不错,画面也很华丽,亮点当然是小熊猫啦,毛茸茸胖乎乎的,再加上那小眼神儿,用句电影里的话来说恰到好处:好萌哦。 影片将搞笑、励志、温暖、友情、亲情、中国功夫、中国传统文化等完美的诠释,并结合了美式幽默融入了美国大片文化。这部由梦工厂出品的电影足以让国产电影自愧不如。观影的过程中总是时不时的被影片中的部分对白逗乐,剧情很紧凑,在观影的过程中丝毫没有感到疲劳,幽默的地方让人捧腹大笑,不少打斗场面也是扣人心弦,还有几处催人泪下的感人场面。这集新登场的大反派孔雀也很亮眼,不但造型亮丽夺目,那内心戏也是很足的,集奸诈、空虚、恐惧、疯狂于一身,是个智慧型的反派角色。据说片中凤凰城的构造、生活场景,就和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一模一样。虽然这些元素有些早就已经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里消失很久了,但是在《功夫熊猫3》这样的好莱坞电影里却显得是那样浑然天成,毫不做作,而且一点也不像是“老外眼里的中国”,而就是我们从小到大熟悉的中国。片中有场戏,说的是阿宝和虎、蛇、猴、鹤、螳螂“盖世五侠”潜入凤凰城,结果遭遇狼守卫的追击,两方展开了一场追逐戏。要是用现代电影的眼光来看,这是一场“飙车戏”,不过大家飙的不是真正的汽车,而是成都特有的“鸡公车”。这场戏全场都笑翻了,有点像成龙、甄子丹的街头打斗戏,有如看卡通版的《A计划》和《十月围城》,当然气氛轻松很多。
提到熊猫,我一直都觉得它们很是低调、很是憨厚、也很是可爱。直到“功夫熊猫”的出现。这位可爱至极、搞笑至极的另类熊猫让我对熊猫有了另一个认识。另外不得不说的就是它的配乐了,好莱坞交响乐团以及配乐大师,他们的水平大家应该是有所耳闻和见识过的,在震撼的电影音乐的配合下,这部电影几乎完美了。
上面一些问题都在第一部里出现过,看了第三部,终于明白了,因为鹅是阿宝的养父。中间阿宝和它的亲爸爸常常出现一点误会也是为他们的感到伤啊!最后就算阿宝爸爸不会那个气势神功,也帮助了阿宝打败猛牛。这真的很精彩!
真盼望第四部《功夫熊猫》呀!
功夫熊猫观后感2奥斯卡奖之所以单独为动画片设置奖项,很大原因是动画制作实在是很争气,不但将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更是将最新的电脑技术不断向前推进,电影作为娱乐作品,想象力应该是第一位的。《焦裕禄》和《开国大典》属于政治电影,有了想象力那才是不正常,灌输作用才是根本。看这种电影,就像被别人绑架,捏着鼻子灌凉水,很难受,但是还要去看,谁叫你不好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呢!
政治电影在希特勒时代曾经登峰造极,为纳粹横扫欧洲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纳粹屠杀犹太人提供了强有力的宣传武器,真是杀人于无形,像极了小李飞刀和无影剑。
但是,除去政治影片,电影最主要的功能还是娱乐,电影技术和电脑技术的一日千里,让我们都可以脱离现实,进入一场美轮美奂的幻想之梦。
动画电影有着超人的想象力和前段的电脑制作技术,所以每年都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
作为除了美国之外最大的好莱坞电影消费基地的中国,那些电影大亨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这块市场,相反,绝对是采取一切办法,让中国观众接受美国影片,不只是接受,还要创造高票房。
我们可以屈指一算,近年来在中国创下高票房的电影大都有或多或少的中国元素在里面,最开始的时候,出于宣传的需要,一些电影里面加入了中国元素,但是总是反面居多,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这些元素被光腚局咔嚓一刀剪了无影无踪,像碟中谍3和加勒比海盗3,每部影片被剪掉的镜头都长达半个小时以上!这让我们这些影迷气愤难耐,但是无可奈何。要说不影响票房,那是骗自己。
好莱坞也意识到了这种不良后果,所以后来电影里面加入的中国元素大都呈现出正面形象,或者赞美,或者轻拍马屁,中国观众很受用,一下子找到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即使表面赞美实际上贬损中国制造能力强大的《20xx》,也让观众一次次冲进影院贡献票房,终于使这部被北美抛弃的电影冲破了4亿人民币大关。
就连蒂姆伯顿的失败之作《爱丽丝漫游奇境》,在电影最后也让女主角喊出了我要去中国的口号,虽然,19世纪的中国是在是乏善可陈,甚至那个世纪中叶及其以后,中国将掉进百年殖民深渊。
我个人觉得,做得最好、拍马屁拍得最好的电影就是《功夫熊猫》系列。我不同意网上叫嚣那些什么中国文化被侵略的危言耸听之语。其实没啥,啥叫文化侵略,我估计那位叫嚣的哥们根本就不知道!文化侵略,不是别人拿你本国的文化向你灌输,而是拿自己的文化强行给你灌输,让你屈辱接受,这才是文化侵略。自己的文化被美国人大肆宣传一下,再来赚你的钱,谈不上什么侵略。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整体制作上属于上乘,电影每一个元素都是和中国有关,不管造型、布景、音乐、甚至亲情,都会触动观众内心最柔软处。这是典型的国外制造的中国电影。
功夫熊猫观后感3今天和我的小朋友一天去影院观看了这部外界一致好评的电影《功夫熊猫3》,总算是没让我失望。
大熊猫是我国名正言顺的国宝,属于“中国人欣赏,外国人稀罕”的玩意,连外交手段把熊猫派上用场,可见这个黑白相间的保护动物有多么的受欢迎,这是一方面。另外,熊猫在片中所展示的搞笑本色也绝不含糊。胖嘟嘟的身材,好吃懒做的习性怎能与正气凌然的大侠联系起来呢?可梦工场一贯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格却让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身份合二为一。
从故事的角度来说,由于只是片段欣赏无法涉及到更深的故事层面,但大致了解了基本脉络。作为一部讲述大侠的电影,本片延续了武侠小说中侠客成名的一贯套路。从一代神龙大侠初出茅庐,到第二集成名之后面对更加危险的敌人与更大责任,在再到第三集,如果延续前两部的故事就有狗尾续貂之嫌,因此本片为阿宝安排了一个师傅的身份,让成名的大 ……此处隐藏11701个字……胜太郎的很重要的环节。我之前也在抱怨自己力气没别人大,身体也不怎么协调,个子也比比人小。我觉得自己的特点就是个头小,可以用灵活来打败别人。
3.从智慧角度:我个人认为我已经有很大的收获了,可是其他人都说我可以再看一遍,那么这一次我就是用学习智慧的眼光去看了。影片中直白地告诉我们的智慧有:
第一,世间无巧合:我认为的意思是发生了一件事情必然有它的目的与作用。比如说熊猫从天上掉下来,如果他不是命定的龙斗士,那么这种几率可能只有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我认为这是宇宙在对师傅,乌龟说:熊猫就是龙斗士。但师傅没有理解这份礼物,而龟仙人能解读生命中的礼物。所以乌龟更加厉害,好像能预见未来,我们张校长不也可以吗。所以我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彻底,全面地解读生命的礼物,就能用简单的逻辑推理来分析出未来。
第二:万事皆有可能:不想说多: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宇宙安排的事情是不可违背的。
第三: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不可展望;我们能把握的,是当下。我的理解是:要活在当下。不要为未来的事情所担忧,也不要让过去的事情所困扰。做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正好和学堂的教育理念相符。李老师也一直在强调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功夫熊猫观后感14熊猫系列众所周知,08年的《熊猫1》是内地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动画片,11年的《熊猫2》更以6.08亿保持了4年的内地动画片票房冠军。而这一系列在中国比其他好莱坞动画片更卖座的原因之一就是全片充斥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元素——主角国宝“熊猫”和助其成为英雄的“功夫”都取材自中国,这些都让中国观众感到格外亲切,故而在国内极受欢迎,对于国人已经再熟悉不过了。
所以作为梦工厂的当家品牌和摇钱树。此次不同的是,为争取中国市场票房最大化而增加中国元素,从而为《熊猫3》争取到了首部中美合拍动画片的身份,让其收益翻番!
熊猫3接续前作的剧情,它的故事内容依旧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极其的低幼,英雄来自民间,小人物的努力,坚持与勤奋。剧情的中心思想依旧只要有信念,就能成功。设计上,也承接前作风格,采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极具东方特色和大片质感。总之影片整体延续系列以往独特的喜剧风格,继续向观众传递阿宝乐观开朗、勇往直前的精神。
不敢说它深刻抓住中国文化底蕴,起码比我们自己制作的动画更具中国特色和东方感,尤其画风和美工上无可挑剔,尽管故事内核依旧美帝个人英雄主义,但好莱坞对中国元素的运用无与伦比,而在整体的呈现效果上娱乐性十足,可爱的萌系角色以及通篇的抽科打诨让这部电影笑声不断,低龄化的剧情设置让本片在情节不可避免的简单和俗套,也实在没什么可说的,这边只能简单聊聊该片的视觉效果!
首先熊猫3的画质渲染无可挑剔,配上热闹的动作场面和民乐、场景、中国山水等都中国味十足,被运用得炉火纯青,可见老外对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极其的深刻。而3D效果和之前《驯龙2》一样真心爆赞!显然像熊猫这样的动画片更适合展示3D场面,更不用说动画类电影的两大利器幽默和音乐都被运用的相当纯熟!
可见《熊猫3》之所以能在全球获得极大的成功,除了双方了解充分外,它每一部都以一种美丽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平和的真理,影片用西方的皮成功移植了东方的心,还兼顾了中美两国的元素,照顾了两国观众的观影偏好。
——美国真不愧是吸纳各国文化和元素的国际大国!
对我而言看一部影片,从中发现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激励我们的生活,放松我们的精神,或者只是娱乐一下,抑或只是消磨时光…… 而《功夫熊猫》!我认为,它娱乐,放松的价值比较多,我承认我看得很开心,快乐、简单、真诚,但这不妨碍我静下来后给此片打个比较中肯的分数,毕竟它放眼世界也只是一部质量还算尚可的作品!而如果非要在《大圣》和《熊猫》这2部影片之间做个比较的话,个人认为抛开中美2国的工业差距,这2部影片的水准还真水准相当!但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比西化了的“大圣”要强太多,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自惭恨铁不成钢!
最后预测该片会超过目前《大圣归来》的成绩,甚至拿到10亿以上票房,似乎也并非是痴人说梦!毕竟4年前《熊猫2》拿到6亿多票房时,中国电影市场的银幕数约为8000块,而如今全国银幕数高达到3万块,是11年的近4倍。所以我相信全面升级回归《熊猫3》惊艳的动画视效将带给观众极其愉悦的观影体验,尤其适合在喜迎春节的气氛中阖家观赏。
功夫熊猫观后感15元姑娘买的票,所以妥妥的英文原版,一开始有点慌,后来却发现效果不能太赞,虽然少了国语版的大牌配音的看点,但更贴近动画的风格。
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师父对Po说的,不要总做能力范围的事,这样子没有进步。想想我在大二上学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很多都是自己没有尝试过的,比如自己写策划书、自己主持一场读书会,当时的高密度高强度让自己精神压力很大,有时候对事物的强烈控制欲和之间出现的各种差错挫折甚至让自己和爹爹提出过退学。我了解的自己是喜欢新事物的,但是自己不喜欢新事物出现失控的局面,所以综合起来自己在实践尝试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是有些许抵制的。好好奇为啥当年怎么心理暗示都过不去的事为什么回想起来总是容易很多,哈哈可能我就是个健忘的人吧。总做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大概是我大一的写照吧,所以回忆起来大一结束后几乎谈不上什么成就感。自己会不自觉地将拿到奖学金和大一很顺利成功扯上关系,回想起来就是满满地得意,但自己心里清楚自己根本没很认真地读书,课本完全是最后半个月抱佛脚解决的,现在仔细去想宏观微观经济学真心不扎实。总之,希望自己下次遇见困难的时候能够想起这句话。
影片里还有个亮点设置是,Po在熊猫村担任老师教大家功夫打败Kai时因材施教,不是把每个人都教成po,而是把每个人教成他自己,如美美的丝带舞换成了双截棍,抱抱熊猫的紧抱,熊猫宝宝们的弹弹床撞肚皮等等。这一点,我觉得是当下中国教育体制所缺失的,所以让很多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缺乏动力盲目地汲取知识。被中国禁掉的《暗杀教室》也存在同样的亮点,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去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顺势发展其能力。此刻应该顺带吐槽,干嘛禁了《暗杀教室》,禁了的理由是血腥暴力,那只能说明审核人员没看懂此动漫的内核,一个拥有80马赫爪速的章鱼老师拥有一群想要杀自己以避免自己几个月后毁灭地球的学生,杀老师并没有因为学生要杀自己而吝啬自己的知识传输,反而他有的放矢地去尽心地提高每个人的技能。他从来没有害怕自己被自己的学生杀死即被自己的学生超越,因为他在教导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自身,连他自己也承认某几次刺杀若是发生在最初教大家的时候他可能真的就被杀了。反观当下,很多教师教授都拘泥于自己所教的学科,每年仅仅是发表几篇学校要求的论文刷一下自己的存在感,被学生超过的时候也不过笑而淡然地自我安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名师出高徒。好的吐槽完毕,一激动又扯远了,老毛病。
最后的亮点是周杰伦的片尾曲,稍稍了解一点就知道周英文不够好,一直在强调中文歌最厉害,但这次是周打破常规第一次尝试英文歌。单曲循环这么久觉得还是挺好听的,忽略合唱中的比例。
所以嘛《功夫熊猫3》还蛮不错的,推荐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