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工作方案范文锦集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工作方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作方案 篇1为了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市、区防疫部门的要求和托幼管理中心及景园总园的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并结合我园实际工作情况,特此制定景园幼儿园的手足口病预防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1、利用板报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识知识,做好家长宣传动员工作,建议家长不带幼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尽量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
2、加强幼儿晨、午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及时切断传染源。
3、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幼儿活动室、寝室等场所良好通风;加强幼儿玩具、口杯、毛巾、及物体表面等物品清洗消毒工作,幼儿被褥曝晒每日两次,餐具顿次消毒,口杯随用随消,幼儿用过的物品在每日离园后用紫外线灯消毒,同时用含氯制剂对幼儿接触的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幼儿离园后用含氯制剂进行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4、对幼儿食用的蔬菜和水果用盐水浸泡30分钟,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操作规程。
5、保教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并教育指导幼儿养成“勤洗手、洗净手,勤洗澡、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卫生习惯。
6、加强幼儿家长联系工作,对不出勤幼儿及时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并由本班保教人员和后勤人员进行家访,将不出勤原因详细在幼儿家长联系记录本上登记。
7、发现疫情要及时逐级报告,不能瞒报、漏报,同时做好疑似幼儿的防控登记工作。
学前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指南
手足口病是全球x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此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x传染病,以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多见(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一、临床诊断可分为:
(一)疑似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腔、臀部皮疹,或无发热。
3、有上述类似病例接触史。
(二)确诊病例
1、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手、足、口和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愈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肌无力或瘫痪;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二、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年龄小于3岁;
(二)持续高热不退;
(三)末梢循环不良;
(四)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五)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八)高血压或低血压。
三、幼儿园具体防控措施
(一)建立健全卫生保健管理制度,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及职责。
1、幼儿园应有一名园长负责传染病防治的人员、经费及各项措施的落实与协调,并负责有关硬件设施的建设。
2、保健医生或卫生保健教师负责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协助幼儿园领导并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具体包括宣传教育、健康教育课、收集和保存健康信息、负责与卫生部门沟通。
3、班主任老师应积极配合园医做好健康教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主要包括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协助开展健康调查,认真做好晨检,登记和报告缺课学生等。
4、所有老师都有义务发现和报告幼儿的异常情况。
(二)严格执行并落实卫生保健制度
1、严格执行健康体检制度,加强晨检、午检及全日观察巡班制度。
规范晨检及午检内容,增加巡班次数。
一问:询问病史,问离园后的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情况以及最近有无接触史。
二摸:用手探摸幼儿额部是否发热。发现发热及时隔离。
三看:观看幼儿精神状况,面色,咽部,眼神及皮肤的情况。
四查:重点检查易感儿,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2、加强执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因病缺勤的儿童,班级老师或保健人员一定要追踪到疾病诊断,以便及早切断传染源,尽早保护易感人群。
3、加强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发现患儿及时隔离。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环境消毒要点: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消毒。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8)对有接触史的儿童及其班级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班级交叉活动,不进行入托和转托手续办理。
(9)传染病流行期间嘱咐家长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及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4、加强执行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严格饮食卫生管理及工作流程规范,严把食物购买、贮存、加工关。
5、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24小时内(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同时,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疫情变化时要续报。< ……此处隐藏5072个字……生保持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6、中考期间所有送考老师要严格保管好学生的准考证(指参加集体行动的学生),每天早晨在学生进入考场前发准考怔,中午在考点门口指定位置收准考证,下午在同样地点发准考证,考完之后再收,如此反复。
7、送考老师每次带学生行动前一定要仔细清点人数,如果发现
人数不对,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直到将学生找到为止。
8、所有科目考完之后,任何学生不能单独行动(除非父母亲自
接走)。必须跟老师一起随车返回,距离远的学生送考老师要等学生家长亲自带走才能离开。
9、学校设立中考应急热线:
10、中考期间不管学生是否参加统一行动,只要送考老师看到了,
就必须要认真对待,防患于未燃。
xx中学
20xx年x月x日
工作方案 篇5各县农牧和科技局、海螺沟管理局农综办: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州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开拓全州优质农产品市场,全面提升我州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围绕“农业跨越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总体目标,以“品牌促产业、产业促发展、发展促增收”为导向,加快推进20xx年“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工作。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打造“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参与的原则,强化政府引导扶持,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全面提升我州现代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推进农业跨越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目标任务
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打造“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紧紧抓住培育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的机遇,力争完成道孚、炉霍、、色达、理塘、稻城、巴塘、得荣8个县的整体认定,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2个、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初步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农产品品牌的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路子。
三、工作重点
(一)搞好农业区域品牌发展规划。各县农业部门要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打造“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工作方案的要求,依据当地实际,做好“十二五”期间农业区域品牌建设规划,分年度、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业区域品牌,提高区域品牌产品的市场增强竞争力,促进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健康发展。
(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牢固树立“质量为本、以质取胜”的理念,把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与农产品品牌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推行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以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争全州每个县建设1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标准示范区,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30万亩。
(三)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完善我州“三品一标”品牌推荐申报、评(认)定机制和管理办法,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农产品区域品牌认定和评估机制,各县农业部门要积极做好推荐申报工作。扎实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并将其作为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的基础性工作,依靠品质打造品牌。围绕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规划布局,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着力建设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生态食用菌、道地中药材五大产业基地,集中培育一批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力争完成道孚、炉霍、、稻城、巴塘、得荣、德格、新龙8个县的整体认定,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2个、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
(四)加强农产品基地全程监管。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产地准出,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各环节、各阶段都置于严格有效的监督之下。抓好农产品生产源头管理,强化对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建立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农业投入品等多个环节的农产品产地生产档案,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和安全。大力推行农产品产地标识管理,严厉打击假冒品牌农产品商标和标识的违法行为,保证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测,夯实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基础。
(五)建立“三品一标”品牌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加强“三品一标”品牌保护和监管、质量保证与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三品一标”品牌届期续查、年度审查、动态抽查以及公众监督等办法,形成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三品一标”品牌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农产品区域品牌健康发展。依法对“三品一标”品牌实施统一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准出制度、准入制度、宣传推介、外形包装、品牌保护、指导服务等。定期公布“三品一标”品牌名录,建立重点支持的农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和产品目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加快农业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加快农业区域品牌建设是实现农业跨越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各县农业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把抓好区域品牌建设和促进发展相结合,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主体,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营销大户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农产品区域品牌意识,制定当地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规划。围绕发展抓品牌,抓好品牌促发展,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参与”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机制。
(二)实行政府奖励,完善农业区域品牌创建机制。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打造“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从20xx年起,州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工作,对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和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其中:对获得“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州知名商标的每件奖励1万元,获得省著名商标的每件奖励5万元,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商标的注册人奖励10万元,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每件奖励15万元,对获得无公害认定、认证的基地和产品一次性分别奖励1万元,绿色食品奖励3万元、有机食品奖励5万元。
(三)开展宣传推介,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配套服务。各县农业部门要积极搭建品牌建设公共平台,做好宣传营销策划,通过展示、展销等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主动地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对品牌农产品进行推介、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推进区域品牌的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建立品牌创建公共服务平台,鼓励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为品牌创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认证咨询、品牌推介、人才培训、商标代理以及社会中介评价等服务。不断完善打假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规范秩序,增强企业的品牌保护意识,防止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维护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