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工作计划汇总7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疗工作计划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疗工作计划 篇11、医院成立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履行职责确保对医疗废物的安全管 理。
2、建立培训制度,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 送、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 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玻育。
3、医疗单元须做到定位收集、存放使用后的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 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
4、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全院统一规定医疗废物使用黄色有标识 塑料袋盛装、生活垃圾使用黑色塑料袋盛装,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 它废物和生活垃圾中。
5、加强医疗废物的院内交接管理。各医疗单元的医疗废物袋必须使 用有医疗废物标识的黄色垃圾袋, 指派专人每日与垃圾运送人员进行 交接,并做好记录。登记资料至少保存 3 年。
6、垃圾运送人中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7、医院设有醒目标志区分的生活垃圾区、医疗废物贮存区,并在医 疗废物贮存区进出口加锁由专人管理,严禁拾捡垃圾。生活垃圾区, 医疗废物贮存区每日定时搬运、定时清洗、定期消毒、保持清洁。
8、每日收集的医疗废物交由卫生局指定人员集中处理,并做好交接 登记。
9、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工作人员应遵照 “应急预案” 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并按规定的时限上报主管部门。
10、严禁任何个人或单位私自转卖医疗废物。如有发生或有人举报, 一经查实将予严厉的处罚。
DDD镇卫生院
20xx年12月30日
医疗工作计划 篇2我局坚持稳步推进与积极探索并重,提高经办能力,全力推进我县医保工作取得新发展,为构建和谐蓬溪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xx年,医疗保险工作要将扩大覆盖、完善政策与改进管理服务结合起来,加强医院的日常管理和对定点医院费用增长过快的管理措施,在贯彻好医保政策的同时,处理好医、保、患三方的利益,同时又能将医保费用降低,使得我局20xx年的医疗保险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的关键在医院如何作为,要管好医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定点医院的医保管理人员培训
找准加强定点医院管理的切入点,配备专兼职医保管理人员,确定一名院领导分管医保工作,充分发挥其纽带和桥梁作用,不断完善费用管理与结算方式.实行年度考评和平时稽查制度,不断促进定点医院的优质服务和规范管理。
二、是搭建医保网络平台
20xx年4月1日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全县正式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到目前为止参保率达50%,参保人数达38275人,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37900人的101%,征收基金99.5万元。到现在的医保网络系统不断完善,及时建立医保病人的就医情况、治疗情况、费用控制情况等,增强了动态管理,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及医保部门的管理。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为了加强“两定”管理,与21家定点医院,57家药店签定了服务协议,并不断完善协议,细化量化协议内容。但是医院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对医保费用控制要求抵触较大,所以导致费用增长过快,关于定点医院费用增长过快的管理措施:
一是要严格管理,确保医保费用收支平衡
对入院、住院、转院、费用结算、审核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核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严格医保基金支付的审核、审批程序,确保基金的安全使用。
二是要深化、强化医保定点医院准入制度
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促进充分竞争,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方便参保人员就医选择,以协议为依据,规范医疗服务和管理。建立更加合理的费用分担机制,调整和完善医保结算管理办法,改变医保为第三方买单而产生的医患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问题。
三是要完善社区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定点单位建设
引导患者增加社区医疗、基层医保的利用率。将社区医疗服务纳入医疗保险的首诊,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分流大型医疗机构的小病就诊压力,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和减少医疗费用。
四是要建立预警机制
改变“被动、滞后”的管理水平,构建和完善网络监督系统,以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式实施动态全程监控.同时加大到定点医院病房巡查的工作力度,对疑点费用和高费进行现场审核分析,对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规范医疗行为。
五是要加大宣传和社会监督
广泛宣传医保政策,免费发放宣传手册到参保群众手中,让社会各界了解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让参保人员了解医保的各项政策和就医规定,强化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让病人也成为医院的监督者。同时定期对各定点医院进行稽核审核,并把结果公布社会,强调“诚信医疗”,建立奖惩机制,鼓励举报投诉,拓宽社会监督的渠道,做到以上这些,才能更加有效地控制医保费用。
医疗工作计划 篇3为切实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逐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修订)》制定20xx年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计划。
一、医疗质量安全监控。
1、提高每月对医疗质量考核指标进行分析、评估与总结,对影响医疗质量安全的因素与环节予以分析,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确保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在目标范围内。
2、医务科会同相关领导定期深入临床、医技科室检查医疗工作质量,对工作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与质量缺陷予以及时纠正,必要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问题。
3、每季召开一次专业委员会会议,从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上分析,总结医疗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剖析重点科室和重点质量个案,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二、医疗文书质量。
1、每月对归档病案予以审核、分析,及时纠正病案质量缺陷,完善措施,对月度医疗文书质量纳入月质量考核中。
2、每月对医技科室工作质量检查汇总,对辅助检查报告单质量、处方合格率等指标予以评估、考核,并纳入月质量考核中。
3、积极强化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的作用,重点督导科室内部对医疗文书环节质量的卡控。
三、落实医疗工作制度。
1、年内将开展质量安全意识教育,重点考核15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对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予以重点检查。
2、医务科将对未履行好工作职责,未按照要求执行制度的科室予以相应的处罚, ……此处隐藏3826个字……质控、运作进行调研,采用多形式进行现场督导检查
全面梳理全省儿科专业、学科发展及人才队伍、诊疗技术水平及能力现状;开展疾病谱调查,如儿童肾病综合征发病情况调查等,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完成20xx质控信息收集、汇总、分析、评价、反馈、指导纠偏相关举措或方法;省儿科质控中心专家将会同分中心专家到各地市州对全省各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指导儿科开展质控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为医院等级评审及评价提供日常监控结果数据。
三、加强技术队伍人才建设,全面实施开展各项技术培训工作
1。举办专家组成员培训会议,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培训工作规范化。20xx年,四川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拟召开不少于2次的省中心专家组会议,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培训工作规范化。
2。编制四川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培训教材。根据培训目标,编写1本有关《新生儿疾病诊疗培训》的教材,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3。对四川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成员进行培训。借助国家及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省中心为平台为全省儿科科室规范化建设,适宜技术推广,新技术介绍等开展培训;为规范和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中心今年目标是加强及规范新生儿科的建设、管理、疾病诊疗等做专题培训。
四、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
(一)开展相关疾病信息上报。
逐步建立儿科诊疗病例信息报送工作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报告、录入等工作,并为信息上报提供必要的设备技术条件;中心将对我省上报的儿科相关疾病质控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评估反馈、指导纠偏相关举措或方法,同时,质控中心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将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作为医疗机构儿科诊疗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为医院等级评审及评价提供日常监控结果数据。
(二)建立医疗质控中心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逐步建立医疗质控中心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充分利用医疗质控中心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这个平台,交流和分享风险防范经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最终实现保障患者健康和医疗安全的目标。
(三)完善质控中心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化沟通交流平台。
利用已建成的四川省儿科质控中心网站,扩大全省儿科质控的宣传力度,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开放性,将培训课件、相关表格等资料挂网,加强与分中心交流联系,同时继续完善儿科质控中心网络建设,开通疑难疾病远程会诊通道,组织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宜技术推广讲座、查房、疑难病人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五、其他工作
协助及支持各地市州建设儿科,推动建设省或市级的临床重点专科。抄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司、医管司,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各省级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省八一康复中心。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3
在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和监督下,根据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参照卫生部《20xx年三级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制定本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计划和管理目标。
一、科室管理:
1、成立科室质控小组,有分工、责任到人。每月不少于一次质控活动,对科室诊疗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监控,并按要求填写门诊科室质控记录。
2、定期召开质控小组会议,研究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3、按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按时完成计划,不断提高医疗质量达到强化质量与安全意识。
4、按科主任手册、护士长手册项目要求按时填写。
二、医疗质量管理目标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甲级病历≥90%。
3、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4、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5、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6、处方书写规范合格,合格率≥95%。
7、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A、请上级医师诊查;
B、收住院或和病人进行有效的病情沟通。
8、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A、收住院;
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9、按专科收治病人。
10、病人做检查未归时,医生不能离岗与下班。如有急事必须离开时,向门诊部报告,安排相关人员接诊处理。
11、做好门诊日志登记工作。
12、传染病上报率100%
13、科室人员“三基”考核参考率、合格率达100%
医疗工作计划 篇7一是服务流程不断优化。
截至9月底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有9家接入安徽省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建成11个区域远程医学中心,形成覆盖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网;3家医院开通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功能;更多患者从中受益,减少了排队次数和等候时间。
二是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
全市所有公立医院落实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加强对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等重点药品监控力度,完善药品重点监控预警管理机制,促进安全合理用药。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模式,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截至9月底全市县级二级综合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三是紧密型医共体助力分级诊疗。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目前全市共建立紧密型医共体试点11个,每个医共体牵头医院都分别选择1-2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紧密型试点,要求做到“三联、四通、五确保、六不变”。坚持医保基金预算包干机制;落实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有序实施双向转诊。开展县乡医疗机构部分病种“同病同价”试点,用价格机制倒逼县级医院将病人向下转诊;建立医共体内利益分配新机制,用激励机制鼓励县级医院将病人向下转诊。上半年可补偿费用占比为89.29%,实际补偿比为78.63%,分别高于省试点县平均水平0.31个找总结点和1.84个找总结点;县域外住院人次同比减少12.2%。
四是临床路径管理和按病种付费规范医疗行为。
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根据医院类别不同分类实施,实施病种不少于100种,三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率占出院总例数的30%,二级医院不少于50%。同步推行临床路径下的按病种付费,上半年,市、县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补偿共59207例,占上述医疗机构总住院人次的34.9%,按病种付费补偿支出占上述医疗机构总住院补偿支出的41.3%。与20xx年度同期相比,市、县两级医疗机构总的按病种付费执行率同比增长10.8%。
五是开展处方点评,加强对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等重点药品监控力度,完善药品重点监控预警管理机制,促进安全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