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粽子初中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粽子初中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粽子初中作文1盼星星,盼月亮,端午节终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妈妈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来,洗好粽子叶,准备开始包粽子。
我从来没包过粽子,于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会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妈妈说:“行,包粽子挺好学的,但是刚开始包很困难,你得耐心点儿。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叠成漏斗形状。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地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我跟着妈妈做,把粽子叶叠成一个漏斗。
“接着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满。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两颗小红枣。”“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点水,接着将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锥形,再用剩下的粽子叶将粽子裹紧。最后用绳子或马兰叶把粽子绑紧。”这一步非常关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小小的粽子叶很“调皮”,就是不听我的话,“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紧时,里头总是有米漏出来,气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尽管形状看起来不是很美观,但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个了。
下一步,开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齐地摆在锅里,将锅帘压在粽子上面,再往锅帘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顺着锅边倒进去,大火煮40分钟,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
到了端午节这天早上,妈妈给我系上了五彩线,还嘱咐我不要随便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时才能扔掉。妈妈还告诉我了五彩线的来历,它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伏鬼怪,带走一切疾病。我们还在门口插上艾草,挂上纸葫芦,家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早上忙完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终于登场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软又黏,好吃极了。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粽子初中作文2吃粽子啦!我喜欢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可以吃到粽子!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想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并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国王逐出宫中。
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所以,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和蔼可亲的婆婆。
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婆婆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
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婆婆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
只要你的餐桌前有婆婆包的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都会想起婆婆,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
“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端午节传统的象征。端午节是中国四大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人们值得纪念的节日。
我是多麽地开心,多么地想吃那香喷喷的粽子啊!我爱端午节!
粽子初中作文3端午吃粽子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 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端午节的粽子品种繁多,在黔西南州最受欢迎的是肉粽、板栗粽、 火腿粽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调节,如加入桂圆、蜜饯等甜口味的粽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于端午节 吃粽子的由来,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将它视为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在我州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一位药 王,因为民间说法五月是“毒月”,这位药王就将药材包裹在粽子里分发给群众们吃,人们吃了粽子后都一直平平安 安,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个端阳节的时候包上粽子,除了具有纪念意义,更是希望自己及家人都平平安安。
挂艾条和菖蒲。艾,又名家艾、艾蒿,它有一种奇特的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 草本植物,它也是一味中药,能提神醒脑、杀虫灭菌。每年端午节,黔西南州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头上挂上艾条和菖蒲 ,菖蒲可以驱魔祛鬼保平安,艾条则代表招百福,更可使身体健康,在安龙等地,尤其是妇女,在端午节这天都会随 身带上一两片艾叶,据说能僻邪驱瘴。
饮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因此,黔西南州民间认为雄黄酒能让蛇 、蝎、蜈蚣等毒虫畏惧,于是在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让身体健康。
“游百病”。“游百病”是黔西南州端午节一种很特别的习俗,就是端午节当天人们总要到中草药市场逛一逛, 看看各种中草药,闻一闻满街的中草药味道,顺便带上一些菖蒲和艾叶回家挂在门口,据说这一闻就能驱除百病。
佩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每年的端午节,大人们就缝制一些小动物挂在孩童的胸前,以祈求驱邪避灾。在香囊中有的塞入艾叶,有的 撒上一点雄黄,以避除秽恶之气,因此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粽子初中作文4端午节到了,端午节都要吃粽子。下面,我给大家讲讲关于端午节粽子的知识吧。
首先介绍一下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吧。端午节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所留下的节日。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个千古 流芳的人物。他满腹才华,却遭奸人所害,被迫跳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他的身体被鱼糟蹋,就回家拿米团往水里扔 ,时间长了,就形成了端午节,也就有了粽子。端午节还有好多别称呢,如: 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浴兰节、端 礼节、解粽节等。
我想,大家都很喜欢吃 ……此处隐藏5091个字……“您准备包什么味的粽子?”奶奶说:“我要包三种口味的粽子:一种是蛋黄肉粽,还有豆子红枣粽,再包一些碱水粽子。”我说:“我想学包粽子。”奶奶笑着说:“包粽子要掌握方法,不然包不紧,会散掉的。你先在旁边看看。”奶奶先包蛋黄肉粽,只见她拿了两片粽叶,轻轻一卷,成了一个漏斗状,下面尖,上面大,把拌好肉块的糯米装进去,中间还放进一个咸蛋黄,再用筷子向下戳几下,将上面的叶子盖住下面,一手抓紧,一手用绳子绑扎紧,很快就包好了一个。一会儿蛋黄肉粽就包了一提,这些肉粽子是用红线绑的。
接着奶奶又拿出黄线,开始包豆子红枣粽子。这种粽子里,奶奶配了不少料,其中有红豆、绿豆、花生米、红枣等。最后的一小盆糯米是浅浅的黄色,啥配料也没加进去。奶奶说放了碱,米就会变黄,这就是碱水粽子。我看着奶奶包粽子,好像并不难,就说:“我来包个碱水粽子吧!”说着,便拿起两片粽叶,轻轻一卷,成了漏斗状,往里面装好米,盖好叶子,可怎么也扎不紧,急得满头大汗。最后,在奶奶手把手的帮助下,总算包好个粽子。虽然绑紧了,但粽子的形状却很难看。但我很开心,因为自己终于知道粽子是怎样包出来的了。红线绑着蛋黄肉粽,黄线绑着豆子红枣粽,白线绑着碱水粽子。奶奶用大高压锅,把粽子煮熟了。
端午节,我家窗上插着淡淡清香的艾草,桌上放着粽子、包子、茶叶蛋和各种美味佳肴,现在的生活真幸福啊!
粽子初中作文12我是一个粽子迷,最喜欢吃肉粽子了。这不,外婆知道我这么喜欢吃粽子,就特意从家里跑到我家来为我包粽子给我吃。开心啊!
包粽子前的晚上,外婆先把肉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把肉放进一个大碗里,再加入酱油、老酒、盐、鸡精等调料搅拌均匀,就放在一边,外婆说这叫腌制一下肉,让肉更好吃。需要十几个小时以上时间。
第二天,外婆把腌制好的肉放在桌子上,接着把箬叶放在装满水的锅子里煮一下,这是给箬叶清洗和消毒。然后把糯米用开水泡一下,等它涨起来就好了。涨好的糯米肉层层的,很好看!这样是让粽子煮的时候好煮一些。
当所有的准备动作做好后,外婆就动手包粽子了:外婆先把箬叶从中间开始卷成一个尖锥体,再往里倒入一小把糯米,还拿了一根筷子捅了捅,我问外婆干什么用?外婆说这是让它更紧一些。于是就往里放一两颗腌好的肉块,接着再加入糯米压实,马上把箬叶包上,剩下两只像”兔耳朵“一样的叶角也向前压向边上这样一个有立体感的三角粽就基本成型了,还没完呢,外婆拿起事先搞好的棉线,用牙齿咬住一端,在粽子上绕了好几圈,于是一个漂亮的肉粽就大功告成了。外婆接着继续做其他的,一会儿工夫就包起好多了。
我看了很感兴趣,也想试着做一下,我按刚才外婆的步骤做,外婆还不断给我指点,终于也做出来一个了,我看看我做的粽子形状不是很好看,样子方不方园不圆的,都能看见糯米粒,完全不像外婆做的好看。可是我依然很快活!连忙叫外婆先给我煮起来给我吃。过来半个小时,热气腾腾的粽子出炉了!我一把抓起其中最“好看”的我包的粽子,撕开箬叶一股新粽子特有的清香飘开了。我一边吹气,一边大口咬了一口,吃着我自己亲自动手包的粽子,我大声说道:“真是天下最最最最最最的美味啊!”说完我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了。
粽子初中作文13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就准备组织包粽子实践活动。老师请来了几位爷爷奶奶、阿姨等家长来教我们包粽子。
我们分成了八个小组,每六人一组,那些爷爷奶奶、阿姨们在食堂里早已准备好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两个盆子,一个装着煮好的芦苇叶,另一个装着糯米、花生和红枣,它们混合在一起好像是沙漠中一颗颗发亮的红宝石。我们一进食堂分分围到指定的“老师”身边,都仰着头认真地听“老师”讲解包粽子的方法。
我们小组的“老师”是一位奶奶,奶奶一边做一边讲解,同学们的眼睛每一个都直直顶着奶奶的动作,她拿起三片芦苇叶,均匀分开并一片压着一片,然后拿起剪刀剪去芦苇叶的两端,特别在剪芦苇叶头那端时,因成大约三十度角。之后,中指和食指要成剪刀形,夹在芦苇叶头那端向内卷起,就像一顶尖尖的“小帽子”。我们学着老师的样子,第一步很简单,第二步卷就有点难度了,我卷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要么尖的地方有一个大“洞‘,要么”小帽子“太小了,连馅都装不了多少,怎么办呢?我心里想着。忽然听见旁边的蔡文杰兴奋地喊了出来:”我会卷了“。
还高高地举在手里,非常的漂亮。接着又有好几位同学也说会卷了,我心里可急了,我认真地看着”老师“到底怎么做的呢?自己又试了几遍,终于成功了,于是我在”小帽子“里灌上一点米,在米的上面放上一颗大大的红枣,再盖上点米和”小帽子“口平齐,学着”老师“的样子用芦苇叶剩余部分绕过来,将口封住,再用一片芦苇叶将口封坚固,最后用细绳将粽子捆住,不能松开,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接下来又包了一个、两个、三个……虽然这次自己包的粽子没有像”老师“包的那样精致好看,但我心里很开心,因为我又学会了一样本领,以后每逢端午节就能够自己包粽子了。
粽子初中作文14就像所有的河流历经不同的风景之后都要汇入海洋一样,不同的文化在穿越了历史的苍茫之后开始碰撞,开始融合。从某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必然,然而有些中国人,面对“来势汹涌”的西方文化却茫然了。
当孩子们聆听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哀叹白雪公主的不幸遭遇时,董永与七仙女的仙凡之隔似乎成为远处隐约传来的一声感慨;当情人节的夜晚,情侣们在浓浓月色之中留下一段段美好的温馨回忆时,七夕之夜喜鹊们为牛郎织女搭建的鹊桥仿佛已换不来人们的一次抬头仰望;当学校的早读课上传来整齐的英语朗读时,汉语被迫打起了兵临城下的保卫战……
于是,人们慨叹道:“中华文化己被入侵了!”但冷静下来,为什么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使西方的种种理念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之中?
读周国平的《妞妞小词典》,我能看到一个父亲拾着心的碎片一点一滴苦痛地诉说。妞妞只是一个婴儿,她的生命从开始到结束,仅有十八个月。在周国平的眼里,这十八个月是何等的珍贵!人生无望,他坚持给妞妞买玩具,教妞妞说话,给妞妞听音乐,甚至于“恨不得把她吐出的每一个字都拣起来”。我们感动之余,是不是会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然而在中国,连“父亲节”都还没有呢。
读沈从文,读这位边城的守望者,从他质朴而又淡雅的文字背后,我们能看到他心中的故乡。湘西的古老城墙,绕着城缓缓淌过的久远的河流,河流上来来往往的船只,船只上人们天南海北的谈论……或许,这才是区别于高楼大厦的一种近乎于原始而又野蛮的真实感。所以沈从文很眷恋、感谢赐予他生命中所有美好的那片土地。然而在中国,是没有“感恩节”的。
其实我们内心深处也有这种无可名状的情结,只是我们不善于表达罢了。如此看来是我们需要西方的流行,而非流行使我们被动地接受,不是吗?
圣诞树下,人们对未来诉说着自己的希望;手中的粽子,寄托着人们对过去的一份情思;于是我想,圣诞树下的粽子莫过于文化的最终归宿了吧?
尼罗河的金字塔,爱琴海的小城邦,长江黄河的炎黄子孙……所有的文明都像一条河流,历经不同的风景之后归于大海的无边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