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味初三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年味初三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年味初三作文1中国人俗称的过年,一般指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七。过年时,人们都会回到自己的家里,和自己最亲的人一起迎接新的一年。那时,全国各地都十分热闹,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在过年之前,人们往往要去超市采购一番。这是为了在过年时当做年货送出去。
除夕,就是过年的前奏,一般在腊月最后一天。那天我可累坏了,整天跟着爸爸妈妈去亲戚家蹭饭。那天有一个习俗,叫做“守岁”,即晚上十二点前不睡觉,家家灯火通明,我们也没有落下。我硬是忍住了自己即将合拢的上下眼皮,强迫自己不睡觉。之后就是大年初一,这一天,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云霄。每一家都很和睦,喜庆,逢人见面就说上一句“新年好”!
从初二开始,就要开始走亲访友了。我很开心,因为总算可以光明正大地不写作业了。每走进一个亲戚的家门,心里都会有一点忐忑。因为那些亲戚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只能先说上一句“新年好”,随后我妈会告诉我这是谁,那是谁。我便麻木地再说上几句“你好”。这时,过年前买的年货就派上用场了。去拜访别人,手上没点东西多不好意思啊。带点年货送人家,自己舒坦别人也开心。但由于之前买的年货不够,我们初三那天晚上只能连夜去超市为第二天做准备。等一切都结束了,我的全身都快要失去知觉了。我终于知道了走亲访友是一件多么累人的事情。更让我惊讶的是我的爸妈竟然乐在其中,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繁忙的走亲访友终于结束了,初五,我想好好休息一下。那一天,正好外婆邀请我去她家玩,我在去的路上就想顺便去省博物馆参观一下。一石二鸟,岂不美哉。可现实是残酷的,到博物馆门口的时候,车子堵的水泄不通,根本走不动;博物馆门口也人山人海,队伍排成了一条长龙。我最后只好扫兴的走了。
初七过后,人们的工作大部分都恢复了正常,但真正的春节还没结束。元宵,便是春节的余韵。元宵节,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有家人团圆的寓意。那一天,人们一般都会赶到家里,和家人一起团聚。
元宵过后,春节才算真正过完了。春节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寄托着中国人们对明年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一段时间,到处充满着年味。
年味初三作文2有人常常说年味淡了,是因为工作太忙。
为了生活,为了扛住社会所给予的压力,许多人拼命的工作,为了家人,为了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许多人拼命的工作,他们即使是合家团圆的时候也依然强迫自己去拼命的工作。
我曾有过这样一位朋友,他家境很好,父母都很优秀,父亲开公司,母亲是公司白领,住着别墅,家里开着豪车,生活条件都不错,但是就是他这样一个值得人人羡慕的家境,却意外的使他患上自闭症。那时,我从未在他的身上见过那个年龄孩子所应有的稚嫩与天真;那年春节他父母将他送到了我家来过节,父亲答应了,高兴的接着他到家来,但他之后却总守着电话,我还记得当时母亲在厨房里和父亲小声嘀咕着:“他爸刚打电话给我,他今天不能来接孩子了,他爸跑外地开会去了,这孩子真可怜,一年到头都是一个人……”他似乎听见了,甩手砸了电话就往外冲;后来,循着哭声我找到了他,他当时就蹲在一个角落里,那样望着我,眼里有期待也有失望,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倔强的少年流泪,也是那时起我开始同情于他……
我相信拼命的工作会给予你想要的生活,并能够让你和你的家人住进属于自己的房子,但你却永远的失去了家的那一份温馨,请记住并相信你所拥有的房子再好都不比你有着一个温馨的家,在合家团圆的时候放下繁忙的工作,给予你和你的家人应有的爱与关怀。
有人常说年味淡了,是因为人情味淡了。
我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过年那天一早起来就有人在群里写到“今晚12点发红包”随之有人附和一句“祝大家新年快乐”之后就是一大堆的群发祝福,到了晚上再放一些鞭炮,发个自拍,晒晒朋友圈;回家看看春晚,抢抢红包,新年就这样过了。
当今社会,我们开始追求快节奏,注重外表而忽略内涵,尝试让全世界都见到自己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对美的执着我并反对,但一个人的美应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过分的强调外在而不注重内在修养,到最后你终会发现再美的外表都会显得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过年不是一种对外在美的衬托工具,它所蕴含的是一个民族文化底蕴及内涵,所以在这个新年里放下对外在美的执着,携家人一起细细品味那份独到的韵味。
年味初三作文3点一滴清水,轻轻研磨;铺一张红纸,细细剪裁。墨香在空气中悄悄晕开,这就是我心中的年味。
自我学书法的那年起,新年与墨为伴已成为一种习惯。今年亦是如此,回到家的第一眼便是爷爷为我准备齐全的文房四宝,如同见到久别的老友一般亲切。轻抚着笔尖的细毫,像是久别的亲昵;摩挲着这红纸,“沙沙,沙沙”像是一声声“好久不见。”而那墨香,早已沁入心脾。
这天,阳光如同金色的墨汁,在大地这张纸上肆意泼洒,于是决定在阳光下挥毫,书写年的红火。写了这么多年,这是第一次在室外,引来了左邻右舍的许多亲戚朋友围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生热闹。我取出毛笔,轻蘸墨汁。笔尖饱满,那仅是因为墨香的滋润吗?不,不是的,因为爱,因为祝福,因为美丽绚烂的憧憬……
先来个“年年有余。”提笔、运笔,笔尖的细毫如同一条灵活的小鱼在红纸上尽兴畅游,留下美好的祝福。由于没把握好字与字间的间隔,最后的“余”比其他的字要格外大些,失误,失误。不过仔细一想,这也是一种美丽的寓意,年年有大余(鱼)。我满意的将它放在一旁,博得邻里们的啧啧称赞,如火的红纸映红了我的脸。
再来一个“黄金万两”,人们巧妙地将这四个字组合为一个,复杂的结构中蕴含着最质朴的祝福。由于长期没写,字的结构有些遗忘,只好凭着感觉写。一竖、一横、一撇、一捺,在阳光的怀抱里都如同镀了金一般。“多了一点吧。”一旁的叔叔说到。细细一看确实如此,但爷爷却又立马笑道:“多一点,总比少一点好。”一问一答,如此巧妙,那多一点的黄金万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最后来一个“福”字,一个福字承载了太多太多美好的祝愿。任笔尖在红纸跌宕起伏,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我将美好情感注与红纸:横,似金鱼,那是年年有余的快乐;竖,如竹笋,那是步步高升得喜悦;撇,若牡丹,那是富贵无忧的美好;捺,像硕果,那是五谷丰登的欢欣……“福”字写成,沉稳含蓄,却处处彰显着欢乐。
推门,看见窗棂上一抹火红,它承载着我的爱与祝福。那墨香,早已融入血中;那红纸上的祝福,是我心中永远的年味。
年味初三作文4小时候,年味是浓浓的,现在,年味是淡淡的……
记忆中的中国年,总是热闹非凡,燃放烟花爆竹、 ……此处隐藏6146个字……
年味是爆竹声中一岁除。
过年不放炮,简直索然无味!虽然为了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部分商贩不再摆摊,我们还是买了梦寐以求的鞭炮!挂一串在门前,听着响亮的声音刺透空气,心中的烦恼郁闷顿时解除,意味着挣脱过去的牵绊,开始走向美好的新生活。堵上双耳,夹紧胳膊,脸上止不住地溢满笑容,在“地老鼠”的左右攻势下慌忙逃窜,心灵好似也穿越回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我觉着,过年的心情荡漾左右。
年味是春风传讯红包来。
见了亲情朋友,长辈老师,少不得拱拱手道声平安拜个年,他们也自不会亏待了我们,封给孩子们一人一个鼓囊囊的大红包。最欢喜的莫过于串门,许久没见的家人总会关切地问我辛苦与否,给我抓一大把瓜子和糖,哭劝妈妈无视掉我的蛀牙,更重要的是,他们总会交代妈妈:不要没收了孩子的压岁钱,只要他们自己花了,新的一年才能学业有成。这样我便能喜滋滋地手下来。在我想来,过年的神采飞扬在内。
最重要的年味还是亲人相知相守,彼此祝愿。在新的一年中,少一点争执,多一点理解;少一点任性,多一点体贴……爱之甜,是以年为也。
年味初三作文13春节到了,我们身边的年味越来越淡,大家都用上了现代化的过年方式,过年的感觉就跟平时的生活一样,春节我来到了哈尔滨的雪乡,感受到了和宁波不一样的年味。
走进雪乡,即便是天上下着大雪,我们也感到了丝丝暖意,家家户户的都挂着一对对红灯笼,贴着窗花和对联,看这幅对联:
心想事成
万事如意步步高
一帆风顺年年好
寓意着主人对新年的期盼。
雪乡木屋的屋顶上都积着至少有六七十厘米厚的积雪,好像只有在童话故事的才能看到这样的房子,我和爸爸妈妈走进一家小院住下,东北人十分好客,看到我们这么冷,便马上烧火炕,邀请我们到炕上暖和暖和,一会儿工夫,杀鸡做菜,然后在炕上架上一张桌子,为我们摆上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我对在炕上吃饭感觉十分新鲜,我先是跪在炕上吃饭,吃了一会儿,感觉跪着挺累的,于是又换了一个姿势,两腿伸直离桌子远远的,一会儿又觉得不方便,还是盘腿坐着吧,哎呦!还没十分钟呢!脚真麻呀!脚一动就像针刺一样,还是站着吃,我来回折腾着,不过,雪乡这农家菜的味道可真不错!
晚饭后,我迈出小院,一股喜庆的气氛扑面而来,一座座相连的雪屋,一家家炊烟袅袅,一户户张灯结彩,这不是一个城里孩子经常能看到的景象。
晚上睡觉,更是别有趣味,不是像家里那样一人一张床,而是大家都睡着一个炕上,一人一个炕位,就占一个被窝的位置,我和妈妈刚好睡着炕边上,那个炕热得我睡不着,整个人都睡着被子外,在窄小的位置上翻个身也不容易,炕上虽然铺着被铺,可还是非常硬,半夜就腰酸背痛的,南方人根本就睡不习惯,凌晨时分,炕渐渐冷却,一股寒气钻进了我的衣服,我连忙钻进被子盖好,渐渐地进入梦乡睡着了。睡火炕的感觉是上半夜热死,踢被子,下半夜冻死,抢被子,这是在家睡觉体会不到的趣味。
雪乡,虽然是旅游景区,却给我家的温暖。雪乡,虽然气温非常低,却使我们的心烧得火热。
走进雪乡,我感受到了别样的年味。
年味初三作文14中国人过中国年。年有年的味道,中国年,年味十足。在不同时期,过年也有不一样的味道。
从小,我一直都有回家乡过年的习惯。在家乡,和家人、亲朋好友一起吃团年饭,一起围着火堆守岁,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聊着天。有些爷爷奶奶们围在桌子旁搓麻将,而我就在外面放花炮。
到了晚上十二点,打开大门,我们全部来到门口,搬出准备好的大型烟花、大卷鞭炮。点燃它们,让火炮直冲云霄,让火花自由地四散开来。顿时,四周鞭炮声响起,震耳欲聋。乌黑的天空顿时亮了起来,无边的黑夜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天的花朵,美丽而缤纷的焰火。烟花闪闪夜如昼,爆竹声声岁更新。这都蕴含了中国那独特的年味呀!
回到现在,今年的年味有一些变化。因为18年的中考,我父母决定在长沙过年,今年不会常德了。但过年还是得和家人团聚,就在几天前把爷爷、奶奶接到了长沙。同时又在外面买了些爆竹、烟花。
这是我头一次在长沙过年,虽是不大情愿但又满怀期待。家乡亲戚更多,热闹多,而这边只有五个人;而且乡下放炮也更放得开。不过,这边有大屏电视,有沙发,有空调,有电烤火桌,看春晚环境不错,而且我还没在长沙过过年,尝试一番又何妨。
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地点,年味也会有所不同。我家所在的小区里,细心的物业已经把小区精心装饰了一番,到处张灯结彩,闹得红红火火。这让长沙的年又增添了几分年味。
我想象着,能用电视机与家乡的亲人视频通话,拉近亲戚的距离,共度春晚,共同守岁,共迎新春,天涯共此时。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只是这个功能还没有普及,我家电视上有他们的没有,而且我家电视还没装摄像头,现在是无法实现啦。未来智能化的年,一定又有一番风味。
今天晚上就是除夕,我会切身感受,在城市里过年的滋味。我也希望,未来的年依旧亲情满怀,同时也能天涯若比邻。
年味初三作文15过年,也就是春节,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日里,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正是有了这些习俗,才让这个节日与众不同,才让这个节日有浓浓的“年味”。
大年三十,在乡下,人们早早地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木材在灶中噼噼啪啪地燃烧着,灶上的铁锅里煮着美味诱人的菜。厨房里时不时飘出鸡汤的香味或是鱼的鲜味,让人直流口水。大人们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小孩子们却悠闲得很,在屋外玩游戏或是在屋里看电视。在孩子们的阵阵欢声笑语中,天色渐渐变暗,桌上的菜也越来越多。
等到菜全部上齐,全家人要先祭拜祖先,烧些纸钱,拿着香拜一拜,再围着桌子坐好,吃年夜饭。桌上大多是肉类:鸡汤、猪蹄、鱼、肉丸子、酿豆腐、牛肉……这样,倒让绿油油的青菜更加畅销,没多久就被吃得所剩无几。大家举杯畅饮,相互祝福,洋溢着温馨与期盼。年夜饭不能全部吃完,一定要剩下一些,这就是“年年有余”。
吃完年夜饭,大人们或聚在一起打牌,或烤着火闲聊,或嗑着瓜子看电视,或拿着手机抢红包;孩子们大多聚在一起,手上拿着各式各样的烟花、鞭炮,跑到楼顶或空地,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小心翼翼地点火,高高地对天举着。不一会,从耳边陆续传来“嘭”的几声,孩子们都急急地抬头看,只见那漆黑如墨的天幕撒满了五彩缤纷的蒲公英,它们一朵接一朵地交错绽放。烟花发出的巨大的声音,掩盖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掩盖了大人们嘈杂的说话声,也掩盖了鸡群被惊到的翅膀扑扇声和胆小狗儿的吠声。待烟花燃尽,声音都从四面八方被放出来,这儿更加热闹了。
午夜十二点,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这告诉大家,新的一年开始了!
大年初一早晨,一阵又一阵鞭炮声响起,地上落满了火红的鞭炮纸,与墙上的对联和福字相照应,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大家相互去拜年,寒暄几句,离去亦是留下一地鞭炮纸。一天过后,各家各户门前一片火红,这也正如我们接下来的生活吧!
春节从古至今经历多少年,形式多少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但那浓浓的、真切的年味却一直不曾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