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

时间:2022-11-21 00:17:40
中考说明文

中考说明文

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说明文,说明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说明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说明文1

中国的版图上有56个少数民族,而每个民族的特色都是与众不同且别具特色。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维吾尔族。因为维吾尔族是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维吾尔族目前有800多万人口,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了苗族,位居于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前五名。

维吾尔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例如家喻户晓的“新疆舞”,那婀娜的舞姿使人着迷,还有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等,这些都是闻名中外的。还有维吾尔族位于我们“三山夹两盆”的新疆,新疆盛产葡萄,且新疆的葡萄汁多味甜,使葡萄成为维吾尔族最具代表性的水果。

维吾尔族的人很喜欢跳舞,所以他们的舞蹈也分好几种,最常见的就是: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而伴舞的乐器,当然也不下数十种。

以上关于维吾尔族的介绍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可是有一样可能很少会提起,那就是维吾尔的民族医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维吾尔族的人不单只舞跳得精美绝伦,并且医术也是如此高明。

虽然维吾尔族的文化传统远远不止这些,但仅仅是这些也足以让人不禁感叹:中国56个民族,果真与众不同、别具特色啊!

中考说明文2

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师传统心甘情愿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句“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年建成一座的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的志愿人员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项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项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项的平房,既表现了偷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各院房项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囍”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选自山西旅游网)

1.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全封闭式的,俯视呈,整个大院显得。

2.如果说第③段中的一系列数字真实而准确地说明了乔家大院建筑群庞大而有序,那么文中画线句则运用的说明方法,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

3.第①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⑤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5.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热播后,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请你为乔家大院这座三晋句宅拟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语文简明生动,有一定创意。(不要用原文语句)

参考答案

1.城堡式建筑群“囍”字形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2.打比方乔家大院在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3.过渡作用,提示引出下文说明的重点。

4.不能。第5段交待了乔家大院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5.例:商界奇才乔氏致庸抱负远大汇通天下华夏名宅乔家大院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中考说明文3

初中既是一学期紧张学习后调整身心的最佳时间,也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适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难得机会。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 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b 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c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中考说明文4

1、概括——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

应对策略:

(1)说明对象: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此处隐藏11141个字……数字;打比方层进式

被压扁的沙子因为斯石英只有在撞击下才会形成,所以被压扁的沙子可以推导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逻辑顺序:

由现象到本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层进式

生物入侵者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环境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引出主题→摆出现象→探究原因→揭示态度→采取措施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层进式

你一定会听见的生活中的声音丰富多彩,我们应该学会聆听,走入声音的世界,丰富生活,感受世界。摆出现象→揭示关系→注意聆听举例子;作比较层进式

中考说明文13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参考答案

1.①海啸浪的波长很长②周期较长③海啸波的传播速度快④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等

2.举例子列数字说明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3.不能。“大多”指主要,更多的时候,用上这个词,准确科学地说明海底地震并不是海啸产生的主要原因,而非唯一原因。

中考说明文14

一、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摹状貌、作诠释、下定义)

格式:本句/段运用了xx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地说明了xx(说明对象)的xx特点,使读者……

二、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问: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本文使用了xx的说明顺序对xx(说明对象)加以说明,使文章更具条理性。

三、语言特点(准确、形象生动、简明平实)

格式:本文充分体现了说明文的xx特点,如xx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征。

四、语言品析

例1:A.xx词有何作用B.xx词能否去掉,为何?C.xx词能否换成另一个

格式:不可以,xx词原来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它生动形象/准确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情况),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若删去/改变,原句就会变成什么意思,显得太绝对(或是与原句意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例2:"××"词好在哪里?

格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或是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五、某句在文中的作用

格式:结构上: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引出说明对象,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肯定强调、生动形象、准确具体,增强说服力。

中考说明文15

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金黄的秋天也就来了。地上满是落叶,层层叠叠,就像一张错落有致的地毯,富有粗糙的美感。

这种树叶又厚又大,给人以敦实饱满的感受。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树——梧桐。

梧桐树又高又大,树干和数值苍劲有力,好像一个威武的战士屹立在路边,一动不动。树枝弯弯曲曲,如一个巨大的手臂在向你打招呼。每当微风吹过,梧桐树的树叶便会伴着节奏沙沙作响,唱起一支风的歌。

夏天,伴着阵阵蝉鸣悄然而至,一切都充满了活力。此时,也正是梧桐最茂盛的季节。路上骄阳似火,而路两边的梧桐撑起了一把把遮阳伞,为人们搭起了一座巨大的天然绿色屏障,给他们送去了一份清凉。每当人们被烈日折磨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时,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梧桐的树荫。在它们的怀抱中,空气不再那么燥热,而是变得凉飕飕的,凉爽的风呼呼地刮着,一切都变得温和了。微风吹过,梧桐树叶的沙沙声掺和阵阵的蝉鸣,便成了一章夏日的华尔兹,虽然节奏不鲜明,却也十分悦耳,有夏天的气息。

在每一次的大雨过后,梧桐并没有变得脆弱,反而被雨水冲刷得更加干净;在每一回的狂风之后,梧桐并没有被折断,因为在大风来临时,梧桐没有硬着头皮和他对抗,反而一再的弯曲。梧桐深知: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它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让自己为人们奉献一片绿荫。

这就是奉献:宁愿顶着炎炎烈日,也要把清凉留给人们。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崇敬的品质啊!

呼,一阵风吹过来了,轻轻地、凉凉的,带走了烈日,也带走了蝉鸣。梧桐树也被染成了金黄色,跳着舞,装着圈儿,笑着、闹着、躺着、仰着落到了地上。那是谁?是秋姑娘拿着她神奇的画笔向我们跑来了。

金黄的梧桐叶落满地,踩在上面“咯吱——咯吱”,脆脆的,但我不能这么做,踩碎了它们就不能再把养分还给树妈妈了。它们想让树妈妈汲取它们的营养,来年长出更多的树叶为人们提供绿荫。这就是落叶归根,这就是奉献。

其实在我们身边,充当着梧桐这一角色的人很多。马路中间,我们时常看到交警一丝不苟的指挥交通;小区里,不时地看到环卫工人辛勤工作的身影;救火现场,总少不了消防队员英勇救人的情景······奉献是美德,更是一种无私的精神。奉献因生命而存在,生命因奉献而永恒。

又是一个初秋凉爽的傍晚,漫步林荫道,空气中蕴藏着秋的味道。我又遇见了你——梧桐,我最喜欢的树。

《中考说明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