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议论文

时间:2023-01-12 22:29:06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道德的议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1

因为有心一一唯一的心,所以有追求,所以有选择。因为有梦一一不切实际的梦,所以有童话,所以有善恶…若无恶的村托,奈何有善的美丽:若非配角的精彩演绎,何来主角的凄美真诚:若童话中的狐狸不再,若那双灵动的双眸褪去颜色,隐约中是否觉得童话不再熟悉,不再那般治愈人心?大于世界,万物皆有所求。

诚然,所谓的“恶人,也不过是更加直接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心,更加果断地选择了前进,不过是简单地秉持着自己的唯物主义。而所谓的狐狸,也只是个载体了。当它踌躇在扁舟之上,漂于悲刷集成的汪洋大海之间:一面是沉于大海,尝尽苦涩,最终痛苦而亡:一面是迈向彼岸,迎来曙光。何去何从----只是后话。

自然是选择后者,且不论是否苟且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既然上天给了自己拼搏的资本,为何要自甘堕落,甘心归于坐土生命中有太多的美好,却也有太多的不尽人意。也许是太多的变故,让它放弃无知愚昧的善良,选择了简单的恶。可初读童话的我们却只知执着表面,忽略根本,对它们百般厌恶。细细一想才记起它们也没做什么丧尽天良之事,不过偶尔撒几个小谎,编几句动人的好话,如此,也只怪那些不够理性的主人公们。

托尔斯泰说:假如一个人在犹豫,那就是说他并不成熟。如此说来,狐狸能这轻松干脆地撒谎,却也算得上是看透半个人生了,只是怕是最后连它自己都快要不相信自己了。也许,它确实是执着一颗心,所有的行动皆是为了生存但方法却似乎有些唐突。我们总是无法忘记一路走来所经历的美好,但却也不能为了一食之得抛下整片天,舍得之间,“舍”总是被安排为“得的铺陈与条件。现实也确实如此,只是舍的图度要当,“得”的分量要位的付出…人生最凄惨的事莫过于此:你以为地弃放沿途累色的时间去点是明确的选择,等到登上努力攀向顶峰时却发现想要俯视世界,双眼却装不下整个人间。童话为我们所展现的便是这般凄惨的狐狸一一好不容易决心做恶人,却因为一次轻率的选择与人生的转折点失之交臂,最终一无所获,反而因此失了他人的信任。

道德的沦丧与欲望的膨胀遮盖了它那枚原本折射着果断与勇敢所交汇而成的光芒的心。也许这便是大多数人选择将它归于“恶人”的原因吧。既然自己选择了一条不凡的路,便怨不得旁人的种种评价既然是自己违背了为人处世之根本,便也无法驳回旁人的恶语相向!童话美好却也单调,狐狸灵活却也做了个愚蠢之至的选择,人可以转弯抹角却也可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心。

是非曲直,君心偏向何方,哪里便是归宿,人生旅途中的脚印便被踏成哪般模样,只是万不可因贪而满目皆失。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2

又到年终,大多要考核。习惯是优秀、合格、不称职三个等次。人们都清楚,不是特别犯事就不会不称职,人们渐渐以为年度考核就是优秀与合格两个等次了。习惯用分数来考学生的老师如今却纠结啦,原来说孩子:分分分是命根,如今,自己轮到为师德考核分纠结不堪一击。

马丁*路德说过:“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就是在法制社会里,道德的力量渗透我们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不是法律所能全部涵括的。加强自身修养,看似文弱不堪一击,但是,有那种正气在,足以养天地浩然。

英雄所见略同,康德也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由此可见,做人的首先需要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追求,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孜孜以求,不知疲倦,真如屈原的上下而求索!

由此看来,老师的职业道德只是道德中的一种,是从事老师这种职业约定俗成的一些行为规范的总和。针对某个老师的言行,人们的习惯是二元论,热爱学生是有道德的老师,那么体罚学生就是违背职业道德的老师。基本上还没有这种95%热爱学生,70%关心学生的说法,那么,如今在全国各地盛行的给师德量化测评的做法,实在有点滑稽。简单机械,粗暴单一,简直是对所有老师职业道德的侮辱。

以百分制的分数来给师德测评老师的行为规范,本身是不道德的。是仅仅为了绩效的发放,不得已采取的方法看似公平,实则不科学的。某种意义上是对老师人格的侮辱与戏弄。道德本来是一种宽泛的概念,不可论斤计量的,也不可以用米尺来丈量。往往人们的习惯是善恶来评价,但是,市场的今天非得量化,实在勉为其难。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3

道德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提升了国家的形象,道德提升了个人的素养,道德赋予了社会正能量。知识应是利用于生活中的一种技巧和思想,道德才是人生中最需要的真正内容。道德是知识的母亲,道德哺育着知识。

失去了道德知识就像没了娘的孩子。我们都知道有雄厚知识的人才会有机会进入到复旦大学。但复旦的学生做出的行为不等同于他的高等知识。某同学和另一同学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我同学是在咽不下这口气,就往另一同学喝的饮料投下了致命的毒药,不知情的那位同学喝下有毒的饮料,最后抢救无效而导致死亡。

不知道投毒的那位同学是否感到有一丝丝的罪恶感,他是否想过他的行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投毒的那位同学如果心存道德,在今天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的,令人寒心的事情。拥有高等的知识,而没有有心存道德的人同样污染了社会风气。他虽然拥有高等的知识,但他这样的人像没有灵魂的躯壳。

有一个流浪汉,他一个人流浪30多年。在这30多年里,他帮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家,捡到贵重的东西,会有及时的还给失主,他帮助过残疾的人走上梦想道路。这个流浪汉从小就没有受到过教育,但他知道做人要心存到道德。虽然他没有高等知识,但他身上似乎散发着一种神圣的光芒。我觉得这个流浪汉更胜过前者那样没有驱壳的人。道德先于知识。

拥有高等知识而没有心存道德的人,他们的脑袋,思想,身体都是一种腐烂的形态,他们这些人拥有最高等的知识就像一把锋利的剑插在人民胸口上。如果他们心存道德,这些高等的知识就会有意于社会,就不会再睡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没有心存道德的人就没有资格去受教育。把道德当成知识的母亲,知识才会变成有意义的知识。道德更重要于知识。道德哺育着知识。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4

道德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是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在社会中,只有人们的道德意识提高了,才能让社会变得跟美好。其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 ……此处隐藏6419个字……的议论文13

何谓善?何谓恶?为了生存,杜鹃鸟将其他鸟蛋推出巢外,是恶?为了庄稼,人们常用大量农药杀死害虫,是善?我们无法用绝对的对错去评价大自然中的种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的残酷法则。在这现实的法则中,是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讲的。生存是第一任务。只有生存有了保障,才能讲究道德。

日本小说家东野圭吾曾写道:“我们都是社会这个时钟里的.齿轮。”我们靠一些齿轮带动着,又带动着另一些齿轮。每个人都不能脱离其中,独自转动,更不能随心所欲,脱离轨道。我们身在其中,便要遵守它的运行规律。而齿轮上会有怎样的花纹,大可以由自己随心雕琢。

这规律有两条。一条看得见,名叫法律。另一条看不见,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康德认为,心中的道德律可以唤起敬畏和赞叹。《东方快车谋杀案》中,道德律与法律在这里盘旋交织,织成一张巨大的人性之网。网住了受害者,终得恶报;网住了复仇者,陷入无尽的仇恨。侦探选择向警方隐瞒真相,只是遵循了心中的道德律。他认为,这只是受害人自己结的恶果。这样的选择,能被称作恶吗?

诚如马克·吐温所说:“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在从小的教育观念里,好与坏的界限早就在各自的心中划开。不让自己多一个齿,不让自己少一个齿,依靠着心中的模板。人类之所以自称为大自然的精灵,正是由于这环环相扣的道德律,让我们学会仁、义、礼、智、信,让社会这座大机器稳妥地运行。这是人类的大智慧,这种智慧让我们能够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

对事物的评价总需要一分为二。要全面地看待问题,才是正确的方式。正如曹操一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喜是恶,凭君定夺。

遵守心中的道德律,便是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自己;遵守心中的道德律,才能做好一颗齿轮,不被社会淘汰。在这架生命的列车上,道德律应是运行法则,遵守它,才能平稳前进。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14

道德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道德高尚的人是多么令人景仰啊!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这个意思吧。论述说明

人和动物的差别是什么?比如两只小狗,为了抢地盘而打起架来,互相撕咬。比如你用大衣温暖了一条蛇,蛇会反过来咬你一口。比如你救了一匹狼,到最后你却成为了狼的午餐……,人会这样做吗?有人会,有人不会。道德在人与动物之间画上了一条线,道德也就是人与动物的差别。

那么,道德又是什么?道德就是你判断对错时的明灯。是你选择人生的指南灯,是你大脑和良心中最最基本的构造,也是你生活的必需品。在中国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中,有人为了救别人而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有人为了救人日以继夜地工作辛劳,最后晕倒在现场。甚至有一位老师,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张开双手,紧紧地抱住他的学生,以身体保护住这些弱小的生命,不让他们受伤,而自己却永远也见不到妻儿和白发苍苍的父母了!为了大家而舍小家,为了同胞赴汤蹈火,牺牲了自己保护了学生,不亦君子乎!

我曾经也经历了道德抉择。那次,我们搞班组小课题活动,小课题后来只有我和我们班的两个同学搞完了,班主任老师让我们评分。有一个同学说:“呃,打分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我不敢打。”我也有点儿犯难,大家都是同学,低头不见抬头见,我要是如实打分给个“不合格”,那他们可就会恨死我了。如果我打个“良好”,那可是不真实的,是不公正的。因为只有努力付出的人才会有回报。该怎么办呢?不行,既然我的责任是打分,那就不应该和私人联系上,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要诚实。我下定决心,给他们公正打分那他们可就会恨死我了。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不过,我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该做的。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就是精神上的巨人,是受人尊敬的人。没有道德没有修养的人,就是精神上的乞丐,是受人唾弃的人。所以道德又是“乞丐”与“强者”的差别。“强者”尊重那些弱小、需要帮助的人,他慷慨地伸出自己的双手,无私的抚慰那些人们,不计较得失,不为了名誉,他收获的是快乐,他赢得了尊重。美国的微软原董事长比尔?盖茨退休后,将自己的所有财产都捐献给了慈善事业,体现了高尚的道德,获得了世界人民的敬佩。而一些“乞丐”为了个人的私利,斤斤计较,天天以丑陋自私的嘴脸待人,收获的是别人厌恶的表情。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不如快乐地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呢?首先,当别人误解、侮辱你的时候,你应该微笑地提醒他,真正有道德的人是不该这么做的。当别人嘲笑你,贬低你的时候,你应该用行动向他证明,你是一个强者。有道德的人给弱小者以帮助,给长辈以尊敬,给儿童以亲切,给国家以热爱,给人类以宽容。结论点题

做个有道德的人,既招人喜爱,又能受人尊敬,何乐而不为呢?做个道德高尚的君子吧!每当你做出选择时,请先想想道德的这条标准,把你划分到了哪里?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15

在《麦田的守望者》书中,霍尔顿说:“我希望有一天,我住在一个悬崖边,悬崖下面是大海,悬崖上面是一片碧绿的麦田。每天都有小孩子在那里玩耍。我会站在麦田边上守望,不让小孩子们摔下悬崖。”在我心中,麦田是良知,是朴实,是回归人之初性本善,至真至善的道德。

天空蔚蓝,麦田滴翠。我看见道德的麦田里,一个个守望的身影。那是最美教师张丽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取舍之心;那是感动中国的郭明义捐助千万贫困学子的一片赤诚;那是在惊涛骇浪之中挽救无数游泳者生命的全国道德模范郭文标的崇高人格。

同样在道德麦田守望的,还有国学泰斗季羡林老先生。那些喧嚣的岁月终于沉寂,那些浮躁的时光终于平息。曾经十年的动乱劫难不曾让他的道德、良知泯灭,曾经跌宕起伏的岁月不曾让他的坦诚改变。曾经的少年,今日的大师,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艰辛多。守望道德,是东方大儒的学者风范;坚守道德,是我们所无悔追求的名人风骨。

但是,在物欲纵横、纸醉金迷的当代社会,多少人退出了那片碧绿的麦田,去追赶城市喧嚣的脚步。当社会下层务工人员的住所和赖以为生的摊位被强拆硬扒时,那些横暴的公安、城管和拆迁队退出了道德的麦田;当“明哲保身”,怕“李刚的儿子”“碰瓷的老太”的“中国式过马路”的路人光天化日下对被车撞伤者视若无睹时,他们退出了道德的麦田;当凭“染色剂馒头、瘦肉精猪肉、三聚氨胺奶粉”牟取暴利时,那些眼红心黑的生产厂家退出了道德的麦田;当救起落水人员的英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那些悄悄离去的被救人员,退出了道德的麦田。

然而当一所所小学建起山区孩子们眼中,沉睡已久的渴望被点燃,我读懂了社会各界公益人士的麦田的力量;当网络上“最美乡村教师”“心灵富豪”“锁道医生”那令人热泪盈眶的道德模范帖子铺天盖地,我读懂了每个人心中都有那片本性的麦田。

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赶来守望。

站在春的渡日,麦田里春风和熙,麦田朝气蓬勃地疯长,依旧是那碧空清湛,在明媚的阳光下闪耀。穿过紫槿,穿过木棉,我和大家一起从道德这片社会文明之源的麦田里打马而过。麦子抽穗抽节,流泻的阳光像金色葵花,会有多好看呢,我在想……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