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周记锦集8篇
时间一溜烟儿的走了,眨眼间,一个星期已经过去了,我们一定有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时候认真地做好周记了。你所见过的周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周记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周记 篇1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反映最为强烈、感到最为困惑的问题是评价制度。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现行的考试制度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瓶颈。它遏制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影响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水平和发展。如何打破这套多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评价制度呢?近几年来,我校不断探索实践,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出了《学生成长周记》,开展素质教育评价。
一、《学生成长周记》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评价制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是片面的和局限的,它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从多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评价制度,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也要帮助家长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其潜能。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当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学生成长周记》内容设置是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自我认识智能而设立的。
二、《学生成长周记》内容设置及说明:
1、封皮为胶印彩页,体现学校校徽、校歌、校训等旨在突出其自
身的使用和保存价值;体现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让学生熟记校训、会唱校歌。让入校后的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二十中人。
2、“我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栏目和“学期末感言”栏目,旨在帮助学生每学期初为自己制定一个明确可行的奋斗目标,并时时督促和提醒学生反思每个阶段应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3、“学科周周清”栏目是为了避免学生学习中知识的积压,让学科教师了解学生周知识掌握情况,便于任课教师动态教学。同时把“学科周周清”栏目列入班级学习小组互动上来。让学生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相互完善。
4、“父母寄语”和“挚友的话”两个栏目是利用学生身边的力量,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发展,进而使其感受到一种关心的力量。
5、“我读过的书”栏目是为了给学生留下一个读书的记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读书的渴望,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比较,从而努力去读更多的书。
6、“每周一言”旨在通过格言、
警句等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积累经典佳句,并且激发学生学习与前进的动力,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目的。
7.“我的假期我做主”栏目帮助学生进行假期计划制定,其中重点强调音、体、美内容的设置,也注重学生特长假期提炼拔高。
三、《学生成长周记》的使用:
《学生成长周记》一学期一本,一学年两本,初中三年共六本。为了利用好《学生成长周记》,使之发挥最大效益。我校《学生成长周
记》的具体使用流程如下:
1、开学初学校下发《学生成长周记》,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组织实施,班主任具体负责,年级组督导。班主任统一填写姓名、班级序号,指导学生填写个人资料,列出学期阶段计划。每周周二班会下发给学生,次日上交,班主任统一管理。学校每月按照班级序号抽查一次,检查结果纳入班级月量化。
2、每月末班主任填写学生一个月以来日常行为表现情况,要求用等级和激励性语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3、每月末各班级利用一节班会课组织学生对自己一个月中的表现情况进行反思,举行班级月交流辩证会,对自己做出客观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4、学科教师两周填写一次,双周周末学生把《学生成长周记》带回家中,交给父母,请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并对学校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周一返校时学生带回反馈意见,班主任负责向学校反馈。
四、《学生成长周记》使用的保障措施:
1、学校把《学生成长周记》使用列入学校长期学校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建立长效机制,使用过的《学生成长周记》有档案室专人负责。
2、任课教师对《学生成长周记》的运用纳入教师全员量化,有教导处负责检查。班主任对《学生成长周记》管理使用则由政教处纳入班级月量化。
3、学生对《学生成长周记》的使用是学校评选“优秀学生”的必要条件,让学生深知《学生成长周记》使用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自觉使用的良好习惯。
五、《学生成长周记》使用的意义:
1、《学生成长周记》注重的是学生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是学生成长中最珍贵的记录,是学生初中学习生活成长的足迹,它应成为一生中最值得收藏和纪念的东西。学校对学生使用过的《成长周记》长期存档,期限为10年,为毕业生提供聚会交流资料。
2、《学生成长周记》是落实我校提出“精细化”管理的主渠道。《学生成长周记》抓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细节,又强化了每一个细节的过程管理,引领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方向,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出现了质的变化。
3、《学生成长周记》蕴涵着巨大人文价值。《学生成长周记》不仅是一个评价、一个反思,更多的则是师生间心与心的碰撞,思想与思想的对白,灵魂与灵魂的沟通;是家长对孩子的殷殷细语,爱的倾诉;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相互支撑、相互搀扶;是人性的光辉在这里得到的尊重与升华。
六、《学生成长周记》使用后取得成效:
1、《学生成长周记》已经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快速更新。《学生成长周记》使用彻底改变我校教师只会用分数评价学生的教学理念。通过多次的交流、学习、研讨以及典型引路、榜样示范,教师们在对学生评价的观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来的一味指责、数落,到现在的理解、包容、指正、欣赏;从原来对个别生的忽视到现在的“一个都不能少”;从刚开始泛泛、大众化的评价到现在有针对性的细致评价;从刚开始程式化的评语到现在的`融入情感与爱心的交流,教师们对评价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2、班主任利用《成长周记》使班级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把《成长周记》列入重要位置,在操作和使用过程中,《学生成长周记》可以是静态的,《班规班纪》则应是动态的,各班级根据本班实际和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全员参与、灵活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班规班纪,其内容成为主导班风、班纪的主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把班主任从繁重的班级琐事中解脱了出来,为其他工作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学生成长周记》促进了学生、家长、老师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成长周记》使用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老师与家长四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更和谐。例如:家长就利用“家长寄语”栏目流露家长对孩子目前阶段的学习状态的要求和希望, ……此处隐藏4221个字……但是,青少年学生还只是停留于所学的书本知识,缺少足够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在看待身边的事物时往往会被表象所迷惑,作出不科学、不全面的判断,甚至是错误的判断。因此学校教育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是班主任老师,他们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因材施教的第一手资料。在此我认为正确地利用学生周记,并发挥周记评语的作用,是班主任与学生间建立起感情,沟通思想的一种良好手段。下面就本人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充分合理利用学生的周记和教师的评语来管理班级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周记是班主任了解学生心灵的一个窗口。
对于学生的周记,我的态度是让学生像写自己的日记一样,写出自己所衷之事,不讲求形式内容,不规定篇幅长短,放下包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追求不拘一格。这样,班主任便可借此了解学生近期的情绪和思想活动,掌握学生的真情实感,及时发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并随时与之沟通,开启学生心灵之门。起初不少学生对此心存顾虑,生怕班主任看后对自己会产生什么看法或偏见,但见周记中班主任善意的批评,积极的肯定、鼓励和点拨时,对老师的信任便油然而生,心灵之窗自然向你敞开,教育论文《谈谈学生周记和评语在现代教学中的功能》。比如:在我班中有位女生在一次大考之后,心情郁闷,独来独往,郁郁寡欢,她在周记中写道:“自从这次测试之后,我那颗想学好知识、努力上进的心被打倒了,因为我不管多么努力,到后来却还是考得不好。这个学期以来,我每天晚上复习功课,不看电视。可这次的成绩使我那颗热心又冷了。老师,我该怎样才能恢复我的自信心?我该怎样提高我的学习成绩?”面对这位学生的求救,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先应冷静下来,然后再找找原因。在学习生活中,本学期来你其他各方面都挺优秀,成绩不尽人意原因有多方面:……只要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定能不断地提高。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经过老师的一番细心指导,同学的帮助和家庭的配合,最终使这颗冷却的心重新燃起了热情的火焰。
班主任可以利用“周记”这个窗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并排解他们心中的郁闷,解答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疑问,或分享他们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与欢乐。
二、周记是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
教师学生之间原本是相互平等的朋友关系,而非古代所谓的片面的师徒关系。班主任可充分利用周记这一媒介,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互通感情,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班中有位性格开朗,无话不谈的女生,她在一次周记中这样写道:“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喜欢看评语,包括周记、日记、作文中对我的批评与表扬等。小学时经常写日记,日记本一发下来,我就急着看老师是否给我打“★”或“△”,还有写了什么评语。初中,就开始写周记,同样,发下来的第一件事还是看评语……看海霞周记的评语经常是我的一件大事,她的评语一般较多,而我的经常只有一句话,唉,真不过瘾。”我认为,要在学生面前真正做到人人平等对老师而言并非易事(虽口上常说一视同仁),教师的一举一动(包括写周记评语在内)都逃不过他们那一双双雪亮的眼睛。如果稍处理不慎,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因此我在她的周记评语中写道:“作文水平已不错,又何必在乎评语的多少;只要自己努力了。”
学生周记 篇7周末无事,到书架上拿了一本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来看,我之前看过她写的《亲爱的安德烈》,那本书给了我许多启迪,所以我期待着这本《目送》,让我收获更多。
可当我拿起书看了几页后,不禁惘然了。这本书要探讨的问题正是我们所应该注意到的问题,那就是你如何看待你那正在老去的父母。
我的父母老了吗?或许有,但应该没有吧?
我小心翼翼地回顾我与父母的往事。妈妈今年44了,再美的女人也经不住岁月的洗礼,她头上的银丝已依稀可见。她也开始如老人一般早睡早起。偶尔在清晨可以看见早起的她瑟缩在大衣里,端着水杯,双腿盘坐在沙发上,只把头发松松一挽,发起呆来,象个躲在角落里的影子。爸爸虽说还是开朗的,好像还长胖了,但真正早出晚归的他或许才是承受着最大压力的那个人。我也听见他时常向妈妈抱怨关节痛,我又如何以自己的心抚平他笑起来满是皱纹的额。
我不知道,当有一天妈妈老到无论我多胖,身体特征多明显都认不出我是谁来时,我该怎么办?也不知道,当有一天爸爸顶着满头迎风飞舞的斑驳银发佝偻着腰,迈着蹒跚的步伐,带着让我不敢相认的陌生的苍老的面孔来看我时会是什么情景。这真的不是我太伤感,而是我从自己真实可感的成长中看到了父母触手可及的未来。或许是他们搀扶着走向夕阳,但我更希望是在我陪着他们散步、聊天中永生。
可能在离别时,并非孩子不想回头再望望父母,而是因为他不敢看见父母在人群中迅速苍老,不敢直视父母亲眼中永远望不到边的期盼与关怀。或许他在心里流泪,但他只能咬紧牙埋头向前飞,因为他必须在父母老去前再飞回父母身边,做反哺的乌鸦,用自己的羽翼为父母遮风避雨,用自己的肩膀给父母以依靠。哪怕那个肩膀再孱弱,也能让他们安心靠一靠,睡一觉。
爸爸妈妈,你们一定要等我。
学生周记 篇820xx年 xx月 xx日 晴
记得那是五年级第二学期,我因考试没考好而闷闷不乐,周五回到家,我更是垂头丧气干什么都没劲。于是我独自一人走出家门想去散散步。
走在路上,我被一只小蜘蛛吸引了。它在那儿织网呢!我想:这么小的蜘蛛能织出一张网来?还不如趁早放弃的好。我再仔细看看,那蜘蛛在不停地爬着,身后拖着一根长长的丝,它爬得很慢,而且看起来,它的动作也不怎么熟练。所以它织了不几圈,丝就断了,它往前爬几步,发现丝断了,就返回来接着织,可不几下丝又断了,它又得返回来重新接上。这样丝好像故意跟它作对似得反复断了好几次,每次都是它爬过去了又爬回来接着,可就是这样,它最终还是织出了只有几圈的一张小网。
大约过不半个钟头,他的网快织好了,但是很不幸,一阵风吹来,把它织在墙角的网给吹破了。它被吊在半空中了,我真想告诉它,小蜘蛛不要白费力气了,你这样什么时候才能织成一个网呢?可是没想到,没过多久小蜘蛛又在墙角开始工作了。这次,它的动作熟练多了,速度也快多了,很快它已经织好了三圈,可是真不幸,它的网又被风吹破了。而且它也被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我想,这回小蜘蛛一定是没心思再织了,可接下来的情境又让我大吃一惊。它奋了地翻起身来,又爬上了墙角,可是风越来越大了,怎么办,不能再让小蜘蛛失败了。我想了个办法,我找来一块木板立在墙角处,这下,小蜘蛛可以安心的织网了。看它,在那里,来回地爬着,身后的丝被使劲地拉着,又过了大约40分钟,它的网终于织成了。多么不容易啊!
看着小蜘蛛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又一次次地爬起来,我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我心里下一子舒服了许多。
是啊,连一只小小的蜘蛛都能如此耐心地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能毫不退缩地去面对失败,取得成功,我们人为什么就不行呢?相信只要我们像那只小蜘蛛一样,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我们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的。因为我们自己比蜘蛛要强得多,不是吗?